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三国志》及裴注中的语气副词“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志》及裴注中语气副词"其"主要表示命令希望等祈使语气,其次为推测判断语气、反诘语气等。这与《左传》中"其"主要表示推断、反诘语气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借此可以看出语气副词"其"从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的用法变化。  相似文献   
2.
否定极性副词是指一般只用于否定句的副词。目前学界对汉语否定极性副词的研究,主要限于现代汉语的共时分析,缺乏历时发展的眼光,没有关注此类副词的形成过程和原因,也就不能很好地解释这类副词使用中的差异性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3.
本科生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平时的课堂和课程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训练。就语言学专业汉语史论文写作而言,首先要明确培养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具备"发现、描写、分析、概括"四项基本能力;平时强化文献阅读,指导学生从读一本书开始,到读论文、专著,提高学术素养;然后细化培养步骤,利用平时作业的形式,从研读语料开始,提交读书笔记,总结相关研究,撰写研究综述,再次研读语料,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同时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论文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4.
《南海寄归内法传》是唐代僧人义净西行求法归来后所写的著作。其行文中有许多反映当时俗语或口语的词 ,如“量”、“并”、“刺”、“现”、“既而”、“分数”、“翘勤”、“逶随”等。对这些词语进行考辨溯源 ,可见其义或为《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所未收 ,或已收而所举例证较晚 ,或对一些词语的义项加以增补之原因。也体现了《南海寄归内法传》的语料价值  相似文献   
5.
“待见”是近代以来使用较多的一个词,今北方方言仍用。关于“待见”的成词,通过大量中古语料的调查,并结合方言例证,我们认为“待见”与中古时期“乐见”“爱见”“喜见”等同源,“待”即喜爱、喜欢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高僧传》中的几个词进行了考释,结合《汉语大词典》等辞书的释义及当代学者研究的情况对它们的意义做了一番辨正。如“志业”乃指人的识性、才悟,而非“志向与事业”;“投簪落彩”指出家,“投簪”并非单指弃官,等等。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阅读唐代僧人义净的译经时,发现一些词语的释义在《汉语大词典》中存在着可商榷之处,我们以义净译经中出现的例句为主,结合其他例证加以说明,力求弄清这些词语的确切意义,为我们研读文献提供正确的解释。如“顶帽”并非“宋代的一种圆顶便帽”,而是指帽子;“侵星”不仅仅可指拂晓,亦可指天黑、入夜,且“拂晓”之意当源于“天黑,夜幕降临”,等等。  相似文献   
8.
《南海寄归内法传》词语札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寄归内法传》是唐代僧人义净西行求法归来后所写的作。其行中有许多反映当时俗语或口语的词,如“量”、“并”、“刺”、“现”、“既而”、“分数”、“翘勤”、“逶随”等。对这些词语进行考辨溯源,可见其义或为《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所未收,或已收而所举例证较晚,或对一些词语的义项加以增补为原因。也体现了《南海寄归内法传》的语料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古汉语中的语气副词"慎"全部用于口语性强的对话及书信中,与"勿(无)"、"莫"、"不"等连用,表示说话人对听话人的告诚、命令、叮嘱、提醒等。"慎"不同于语气副词"其",它只能用于否定句中,所以是"加强否定语气"的语气副词,而不是"表命令希望语气"的语气副词。与表命令希望的语气副词"其"相比,"慎勿"、"慎莫"等还带有恳请的味道,而"其勿"命令的语气更为凸显,没有商量的余地,明显的上对下、尊对卑。  相似文献   
10.
唐代僧人义净译经中有一些词语用法特别,且较为普遍,但这些用法未被《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等辞书所收录,如“详”用作副词,表示“一起,全都”;“交”作副词,表示程度,可释为“甚”;“激”作“论难”讲,“齐”作“达到”讲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