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体育   2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在我国小说观念的近代转化中,报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本文从报刊业的发展与近代小说理论家群体的形成、各个群体小说观念的主要特色以及小说理论的发展变化等几个方面,来对报刊业的发展与近代小说观念转化之关系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古代戏曲家立言不朽意识对戏曲创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戏曲家热衷于选择忠孝节义之类的题材,将教化大众作为创作主要目的,相对忽视了戏曲艺术方面的要求;热衷于描写个人遭遇,抒发一己之情,导致了大量案头剧的盛行.在戏曲创作方法上,以诗文为戏曲创作手法的出现、骈俪典雅语言风格的追求、情节因素的弱化和舞台表演意识的淡化,也都是戏曲家立言意识影响下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师作为教师群体之一,除了具有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还具有其一定的特殊性。体育学科是学校教学中课程设置时间最长的一门课程,且为必修课程,这对体育教师来说任务光荣责任重大。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为使学生在每一阶段都能在体育教学中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体育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智慧和教学机智。  相似文献   
4.
近代戏曲家为了进行启蒙思想宣传,对传统戏曲进行了改良,引起了传统戏曲中唱、白关系和戏曲语言等方面的变化,促成了戏曲舞台实践由虚拟化、程式化向写实化方面的转变.由于近代戏曲家并没有意识到对戏曲进行艺术上革新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同时,他们对西方戏剧并不了解,对传统戏曲创作规律与要求也不熟悉,因此导致了大量案头剧的出现,近代戏曲改良在舞台实践方面总体上成就不高.  相似文献   
5.
试论李渔对剧作家与观众关系的阐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李渔对剧作家与观众关系的阐述程华平清代戏曲作家、戏曲理论家李渔曾这样描述他创作剧本时的状态:“笠翁手则握笔,口却登场。全以身代梨园,复以神魂四绕,考其关目,试其声音,好则直书,否则搁笔。此其所以观、听咸宜也。” ̄①这种创作心态很清晰地表明了李渔把...  相似文献   
6.
为凸显现代学徒制的制度设计优势,实现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有效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应对策略上,应从结构性、制度性建设入手,通过解构职业素养构成要素、融合校企场域边界、重设课程内在关系、共建校企考评体系,形成合作共赢共享的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7.
传媒发展与小说语言观念的近代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说语言观念的变革,不仅同传播媒介的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而且随着传播媒介一同发展.本文初步考察了我国小说语言观念的发展变化情况,分析了这种变化同传播媒介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着重论述了随着新型铅印技术的引进与铅印报刊、书籍的普及,中国小说语言观念真正开始了由文言向白话的转变情况.  相似文献   
8.
《陌上桑》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陌上桑》只有二百六十五个字,故事简单,语言也相当浅近,但理解这首诗的争议却很大。现在,从初中到大学的众多语文教材都将这首五言诗的主旨,归纳为罗敷与使君之间“侮辱和反侮辱的斗争”,即揭露统治者倚仗权势,玩弄女性,荒淫无耻,歌颂罗敷这位美丽的劳动妇女的勇敢坚  相似文献   
9.
重视科学理论教育提高高校体育实践课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践检验法、观察归纳法等,分析了传统体育实践课轻理重练的弊端,提出了必须充分利用高校学生智力优势、化基础优势,在体育实践课中加强科学理论教育,使他们对体育运动,体育锻炼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0.
徒手横渡旷野竞赛是澳大利亚现行大、中、小学较为普遍开设的一门体育综合性课程。在实地的考察中发现许多学生都非常热爱这项运动。为什么这项运动在澳大利亚能让这么多的学生喜爱呢?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徒手横渡旷野竞赛?它是学生根据教师给的路线图进行行程,并在途中依次找到图中标出的几个地点。教师可以根据该区域地形特点,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例如:教师在各个地点放有能吸引同学注意的物品,比赛开始,一组队员中谁先到达目的地谁就可以选择领取该地的物品。下面的同学依次,也就是说谁先到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