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女性意识作为传统的男权意识的对立物而存在,它是人类文化发展至今的一个不可忽略的话题。自古以来,中国以男权主义为中心,女性的命运只是在近一百年中才发生了重大改变。本文从女性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女性自我的认同、女性主体意识的高扬和女性意识觉醒的现代意义三方面的分析来探讨五四女性小说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2.
《野草》是鲁迅内心思想、生命体验的表达,包含了鲁迅的哲学,从《野草》中我们可以窥见他真实的精神世界:虚无精神、自立精神、复仇精神和牺牲精神。  相似文献   
3.
齐慧爽 《现代语文》2009,(10):156-157
鲁迅的《野草》独具魅力。如何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真正魅力,对《野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解读,至关重要。《野草》中鲁迅寻求希望,与绝望抗争,敢于直面存在的虚妄。绝望与希望之间的矛盾不仅来自于外在的客观世界,也来自鲁迅内在的精神世界。与鲁迅沟通,是走向《野草》解读的第一把钥匙。本文从绝望与希望的矛盾中探讨鲁迅《野草》的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对联野草》的深层把握。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当代,尤其是1985年的中国文坛上,莫言可谓名噪一时,独领风骚。本文从莫言小说的感觉世界入手,认为其创作中独特的艺术感觉在于毫无节制的“审丑”。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高职院校语文教育专业、初等教育专业和汉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满足高职教育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本文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论述了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路和尝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网络时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状况,以及传统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困境入手,分析网络普及对现当代文学教学的影响,针对性地提出在网络时代如何促进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7.
本文参考《方言调查字表》和《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从中摘录出554个商丘方言常用的中古入声字,分析其韵母、声调在商丘方言中的分布情况,并结合普通话进行比较分析,以探究中古入声字在商丘方言中的演变规律,从而进一步明晰商丘方言的语音特点,为商丘人学习普通话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齐慧爽 《现代语文》2009,(8):156-157
自1997年语文教育大讨论以来,语文教育改革已经历了十多年的风雨,语文教育改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可惜的是,这种变化仅限于教材,而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考试,却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从而致使语文教学的改革裹足于考试的改革。高考,这个牵动千万家神经的博弈,让人爱恨交加。要改革高考,必须先认识高考,本文仅就语文考试试题的积极作用、消极影响、产生弊端的原因三个方面谈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9.
齐慧爽 《文教资料》2009,(17):19-20
方方在小说《出门寻死》中,讲述了一个生活在都市中下层的中年女性何汉晴由于生活压抑出门寻死,却因为对亲人的牵挂和羁绊,又回到了“一地鸡毛”的生活现场。本文从人生的视角来思索像何汉晴这样的普通女性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福克纳的《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描写了两个悲剧性的女性:曹七巧和爱米丽。曹七巧由于爱情悲剧走向精神裂变而不自觉;爱米丽孤傲、怪僻、由爱生恨走向自我的毁灭。她们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有着显著的差异,但作为女性,她们都在抗争中绽放,在人性的扭曲中枯萎,隐含着深刻的人性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