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科学研究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由于研究数据和方法选择的不同,已有关于中国产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和地位测算的文献研究结论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影响对中国产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和地位的准确判断。在“总出口增加值分解—全球价值链参与和地位测算指标—测算数据来源”的分析框架下,梳理相关测算文献研判中国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和地位。研究发现,已有文献在产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和地位演变趋势、制造业和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和分工地位,以及不同技术水平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和分工地位等方面达成了基本一致的研究共识;在产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和分工地位的具体大小、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参与方式、制造业细分行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研究分歧。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2001~2016年的城市数据和2012年首批智慧城市试点的准自然试验,利用双重差分法从影响路径、动态效应、异质性三个维度研究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推动了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并主要通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赋能两种途径发挥作用;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创新效应在当期不能显现出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创新效应逐渐增强;在人力资本水平高、科技财政支出强度与人口规模大的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效应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比较视野下,从基本特征、资助体系和公共政策维度分析中国基础研究。基本特征表现为基础研究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企业基础研究动力不足,基础研究水平区域差异显著;资助体系特点为基础研究经费基本来源为国家科技财政资金,并由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牵头负责主要基础研究计划的资助,但各资助计划存在重复资助的可能;公共政策呈现的特征为各级人民政府是制定政策的主体,政策重点突出平台建设、资金支持、人才培养、开放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和科研环境改善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对人工智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梳理分析发现,在理论研究上,基于新古典增长模型和任务模型从宏观角度出发,认为人工智能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在OLG模型从微观层面出发,认为人工智能会对经济长期增长带来负面效应。在实证研究上,变量衡量指标的不一致和生产率测算指标的不同是导致结论出现分歧的重要原因。从不同行业来看,人工智能对重复性较高、生产成本攀升、资本规模较大的制造业促进作用更明显,就服务业而言,人工智能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促进作用比生活性服务业更显著,但制造业和服务业间的比较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从不同区域来看,理论研究认为人工智能导致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差距不断扩大,但实证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贡献微乎其微。在我国,现有研究普遍认为人工智能对东部地区的促进效果更明显,而对其他地区的影响力还存在争议。在作用机制上,人工智能主要通过生产要素优化、推动产业发展和改善经济环境所组成的三条路径来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5.
基基于政策主体、工具与目标的分析框架,比较研究粤港澳大湾区2010年及以后颁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研究发现:广东产业政策主要由广东省政府颁布同时强调与港澳合作,香港产业政策主要由粤港两地政府共同颁布,澳门产业政策主要由澳门特区政府颁布且与粤港合作程度较低;粤港澳三地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阶段的变化不断适时调整产业政策工具的使用,但均强调环境型工具的使用;大湾区在宏观层面上的产业政策战略目标较为一致,但在微观层面上呈现地方差异性。基于政策文本分析,明确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存在政策工具和目标关联模糊、产业补贴存在弱化市场机制的风险、产业政策导向的资源配置不均、产业政策与配套政策缺乏联动主要问题,并根据问题导向从政策工具的选择使用、政策体制的适应调整以及产业政策的协同性维度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