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教育   31篇
体育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今社会,少年儿童受欺负现象十分普遍。许多研究表明,受欺负经历对受欺负者的身心健康具有很大的伤害性[1]。受欺负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曾经历过被他人有意攻击和伤害,并造成心理或生理痛苦。受欺负者在体力或人际关系上处于劣势,欺负者往往通过身体伤害、言语或肢体语言威胁  相似文献   
2.
受欺负是存在于学生中的普遍现象,受欺负经验是学生心理问题及人格障碍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受欺负经验引发学生心理问题的中介机制,表征为:1.受欺负学生通常具有某些消极的人格特征和认知偏差;2.受欺负情境使受欺负学生产生负性情绪,负性情绪恶性循环或外化;3.受欺负经验易使受欺负学生过度使用消极的自我防御机制;4.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是受欺负经验引发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自我概念发展的特点及培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运用问卷测验调查了初中生自我概念发展现状,探索了初中生自我概念发展的特点,结果发现,初中生各项自我概念基本上呈出U字型发展趋势,初二处于低谷,女生同伴自我概念发展优于男生,优生在学生自我,家庭自我和情感自我概念的发展优于差生,文中还提出了培养初中生积极自我概念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5.
运用自编问卷在广西5所中小学选取792名中小学儿童进行调查,考察中小学儿童在学校和家庭中受同学、教师和家长欺负的原因。结果发现:中小学儿童很多情况下是无缘无故受同学欺负的,此外,儿童个性懦弱、被欺负者看不顺眼、口误说错话、遭人嫉妒也是儿童受同学欺负的原因;中小学儿童由于没有达到家长的要求,学习成绩差、口误说错话等原因而受到家长的欺负;中小学儿童由于没有达到教师的要求、学习成绩差、口误说错话、不服从教师的安排和教师心情不好等而受到教师的欺负.  相似文献   
6.
商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商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取向,决定了其发展方向和办学理念,对我国商科院校人才培养、办学理念以及发展战略都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吴素梅 《小学生》2013,(8):50-50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孩子的阅读开始越早,阅读时思维过程越复杂,阅读时对智力发展就越有益。"的确,小学生能够接受好的阅读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毕竟,小学的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感悟语言;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不仅如此,对于教师的阅读教学而言,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又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阅读教学。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教学是重要的,教师怎样才能提高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效率,使学生能充分掌握语文的阅读基础知识与方法,使他们增强自己的语感,更好地感悟我们母语的美妙之处,更好地学习语文这门学科呢?  相似文献   
8.
化学实验教学不但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提高各种能力的最好途径.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往,在化学实验教学时,大多呈现“教师做实验——学生记结论”的模式。笔者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尝试,现与大家做一交流。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上海W大学与地方本科院校和211院校学生学习性投入情况的调查发现:W大学学生在学业挑战程度和教育经历丰富程度指标上高于地方本科院校和211院校;在主动合作学习、教师互动及校园环境支持度指标上,和地方本科院校及211院校相比,没有本质差异;而且高年级学生的表现要好于低年级学生。可见,W大学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支持、教师对学生的严格程度以及教学方法和模式比较理想。因此,W大学应在保持其传统优势的基础上,着重调动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专业定位是专业建设中的基础和顶层设计,大致涵盖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结构布局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笔者通过对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新专业检查状况的分析,发现新专业的增长数处于每年递减的态势,这反映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开始逐步走出外延式发展阶段,步入提高质量的内涵建设发展阶段.所以,应把新专业检查引入专业建设的日常工作,引导学校树立专业自主评估的理念,重视专业建设中的专业定位,形成符合学校定位的专业布局,构建科学的专业建设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