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27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0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国闽南和对岸台湾沿海漫长的沙滩,生长着一种名叫沙蚕的软体海生动物。这是一种食疗兼优的著名海产品。  相似文献   
2.
林长华 《寻根》2013,(5):42-44
说起清明节,人们耳熟能详。但在台湾,扫墓不在清明节,而在农历三月初三的敬祖节。
  笔者近阅《台湾风物志》,其中对敬祖节的来历也有记载:“此俗始于郑成功起兵之初,当时郑成功在漳州见清明节人们纷纷扫墓,颇为感慨,认为‘清明’二字是‘清在上,明在下’,于是下令废清明节,规定三月初三为扫墓日。”另一种传说是,清兵屡次被郑成功军队击败,怀恨在心,后来郑成功移兵驱逐荷夷,收复台湾,清军乘机入侵厦门、金门等闽南沿海地区,毁城拆屋,烧杀淫掠,百姓纷纷逃难,造成“嘉禾断人种”的惨剧。幸存者直到三月初三才陆续返回家园,但是已无法弄清死去亲人被害的确切日期。因此,择定三月初三共同祭悼死难亲属,便成了有纪念意义的“敬祖节”。  相似文献   
3.
林长华 《垂钓》2010,(3):64-64
在温饱问题困扰人们的年代,吃鱼成了饥民们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人们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表达对鱼的热切追求。  相似文献   
4.
林长华 《集邮博览》2014,(12):83-83
说起人民币的“出生证”,要不是笔者亲眼所见,恐怕也不会相信。在福建东山县县城一位收藏爱好者孙女士的家里,笔者首次欣赏到这种特殊的人民币“出生证”。当然,说“出生证”是比喻而已。究其实,它是人民币的封捆签,但是它确实起到了人民币“出生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脍炙人口的散文《故乡》里,描写过闰土到海边抓跳鱼的情景,那黑不溜秋、潮落而跳的“跳跳鱼”模样怪异,着实招人喜爱。在我国南方漫长的海岸线上,栖息着大量活蹦乱跳的“跳跳鱼”,人们按它的生活习性,给它起了个绰号叫“泥猴”。泥猴体态扁圆,鱼身长10厘米~17厘米,背部苍黑,腹灰白,  相似文献   
6.
神木海柳     
烟波浩森的台湾海峡,各种海洋生物生长繁盛:在神秘莫测的海底世界,生长着一种古老、奇异而珍贵的生物——海柳。  相似文献   
7.
凉亭妙联     
我国古代各地的通衢大道,每隔一段路程往往建有一座凉亭,方便游人赏景纳凉,旅途歇憩。在疲乏的人们心目中.凉亭犹如沙漠里的一泓泉.旅途中的一把伞。藉此凉亭小憩.沐几缕凉风,喝几杯茶水.聊几句闲话,让体力得到暂时的补充.好继续上路。  相似文献   
8.
林长华 《钓鱼》2013,(9):48-49
笔走龙蛇,一条条带鱼惟妙惟肖的呈现在纸上。带鱼,常栖息于水深20~100米的近海,渔民们除了使用网具大量捕捞外,还用食饵诱钓捕获的方法,钓上的带鱼称为"钓带"。那么"银带笔下舞,海韵纸中飘"的老画家是不是也能给予他"钓客"的称号呢?  相似文献   
9.
没电的炎夏,屋里热如蒸笼.我晚上做完功课,赶紧冲出"蒸笼"到村野玩耍纳凉.塘畔草丛中,婆娑树影下,点点流萤熠熠闪光,把夜景缀饰得格外迷人,犹如天上星星落九天,令人心情豁然开朗.童年的夏夜总是和这种可爱的昆家姑娘情缘难分,我们一帮小伙伴经常邀约嬉游田野.看着那些忽明忽灭的小精灵漫空飞舞,我们欢呼雀跃,用纸折成喇叭状迎着飞舞的萤火虫挥去.有时一捉两三只,将它们装进瓶子里,开心地欣赏它们在透明玻璃瓶里飞舞闪光,陪伴着我们讲入美好的梦乡.  相似文献   
10.
林长华 《知识窗》2008,(7):23-24
一次,偶尔听到一则有关残缺字的笑话。说是某市中心有一“XX牌火腿肠”的霓虹灯广告牌,因为广告牌做工不好,不久变成“XX牌人腿肠”,后又变成“XX牌人腿”,再后来成为“XX片人腿”。此类影响市容市貌的残缺字在我们的生活环境里并不少见,当然,也是我们不喜欢看到的。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