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2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米画     
春节那一阵子,家里为着纪念过世的太奶奶,办了一次冥寿,请了乡里的一位老者前来帮忙作画,他作的画颇为新鲜——米画。米画,顾名思义,是用米在铺开的红布上作画,以纯白的线条配以红色的背景,凸显庄重肃穆。既是为纪念已故的太奶奶,老者便作了一幅松鹤图。老者手中握了一把米,略微调整了一下角度,开始施展  相似文献   
2.
<正>7-8岁是小学的初始阶段,该年龄段的儿童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的心理、行为、思维方式具有明显的幼儿特征:好奇、好问、好动手,喜欢探索,直观、形象的事物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同时他们还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培养他们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观念、精神、态度的重要时期。怎样利用好这段时期,使学生在培养科学素养方面有个良好的开端呢?  相似文献   
3.
周伟 《家教世界》2016,(4):44-45
数学不是枯燥的数字,家长有一双"发现数学"之美的眼睛吗?对数字不敏感不是因为笨女儿似乎天生不喜欢数字,刚上学那会儿,为了培养她的数字感觉,我给她出题:"有8个苹果,分给4个小朋友,怎么分最公平?""不行啊,苹果有大有小、有好看的有不好看的,每个人分的都不一样,怎么才能公平啊?"  相似文献   
4.
正1月20日晴虽说当学生也有七八个年头了,上过的课数不胜数,但是,有一节课,一直保存在我的脑海里,成为我校园生活最精彩的记忆之一。那天下午,第七节课的上课铃声刚响,班主任就健步走进了教室。在讲台边站定后,他一反常态,啥都不说,只将左手一直朝前平举。手里托着的,是一个大纸包。同学们都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两天,你们有没有丢了什  相似文献   
5.
美丽的黄昏     
<正>但我实在是坐不下去了两天前打篮球时,我不小心把脚扭伤了,请了一个星期的假在家里休养。本来三四天之内是不能走动的,于是偷偷溜了出来,到外面随便走走。  相似文献   
6.
快速作文的教学目标是:小学中年级在40分钟完成400字,高年级在40分钟完成500字。有些教师会疑惑:我教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书,研究了很久的作文写作方法,平时仔细讲,认真写,结果还令人不满,又如何有效进行快速作文呢?的确,长期以来,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改作文,作文教学一直处于疲软状态。这种疲软状态可以用"少、慢、差"三个字来概括。具体说来,就是作文数量少,速度慢,质量差。一般说,每学期写七八篇作文,完成一篇作文至少要花两节课,而且普遍存在着中心不突出、层次不清楚、文理不通顺等问题。语文教师对此一筹莫展,一提起作文就感到头疼。  相似文献   
7.
多年的一线数学教学工作让我深深了解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又是创造的前提,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可见其重要性。面对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特点是年幼无知,无拘无束,爱表现且表达无条理性,不会倾听等等。培养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而且是时代的需要,更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  相似文献   
8.
三颗老银杏     
叶圣陶 《阅读》2015,(10):10-11
舅妈带表哥进城,要在我家住三天。今天早晨,我跟表哥聊天,谈起我想作诗,谈起我认为可以作诗的材料。我说:"要是问我什么叫诗,我一点儿也说不上来。可是我要试作诗。作成以后,看它像诗不像诗。"表哥高兴地说:"你也这么想,真是不约而同。这几天我也在  相似文献   
9.
1初三那年,我的成绩不好,坐在教室里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几乎很少被人注意。寒假过后,元宵节的前一天,班主任给大家布置作业:每人亲手制作一盏灯,元宵节晚上,班级要举办一个灯会。同学们兴奋异常,一个个跃跃欲试,准备一显身手。我想到了冰心写的《小桔灯》这篇文章。记得当时在课堂上,我有个疑问:怎么把橘子皮制作成灯?但当时实在没有提问的勇气,或者说,害怕暴露自己的愚  相似文献   
10.
<正>午餐——一盘炸鱼被一个小孩不慎摔在地上,声音大家都听到了,情景大家都看到了,却没有一个等待就餐的孩子表现惊讶。要是我们,也会这样平静吗?日本的小学都提供午餐,有从配送中心送来的,大部分学校是在自己的食堂做,小学里有营养师筹划每顿饭的菜单。每天的午餐由各个班的当值生去食堂取,之后再给大家分餐。一个班大约30人,每天当值的学生大约七八人,大家轮流做,每人一周。当值生换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