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61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17篇
教育   24450篇
科学研究   1878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491篇
综合类   432篇
文化理论   63篇
信息传播   3387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227篇
  2022年   192篇
  2021年   327篇
  2020年   370篇
  2019年   532篇
  2018年   291篇
  2017年   574篇
  2016年   610篇
  2015年   930篇
  2014年   1931篇
  2013年   1697篇
  2012年   1944篇
  2011年   2214篇
  2010年   1904篇
  2009年   1992篇
  2008年   2076篇
  2007年   1659篇
  2006年   1545篇
  2005年   1952篇
  2004年   3631篇
  2003年   1737篇
  2002年   980篇
  2001年   562篇
  2000年   536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个性化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个性化教育为手段,以高素质类型的创业人才为培养对象的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培养范例。本文在当前国家倡导创新创业的大背景下,总结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个性化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经验,旨在进一步加强我国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及模式,在教学流程、师生角色、课堂时间规划、教学手段、资源及评价体系等多方面颠覆了传统的大学英语标准化课堂。这样的颠覆与个性化教学理念相契合,促进了大学英语课堂的多维有效互动,进一步开发了学生的潜能,满足了个性化评估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4.
5.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教育平台已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支撑。个性化阅读具有自主性、创造性、体验性、批判性的特征,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越发的紧密结合的最大表现就是微课的运用。以短小精悍,使用方便等优势的微课的诞生,给予了各学科,各阶段的教学强大的活力。微课作为推出素质教育政策的主要表现,在教育行业中创新补充教学方式,以其独特的优势特点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视频的表现形式突破空间和时间的局限,学生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地点,教师可以自由地备课,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新课标明确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自身特点和知识水平的程度,制定有效的个性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让学生主动去思考、探究,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成为有自主学习能力、富于创新和探索精神、能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人。教师通过布置个性化、开放性的命题,引导并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养成会独立思考、观察,并能够灵活运用课本所学知识去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让学生的天赋得到充分发展,智力水平不断进步,走出抄写和背诵为主的枯燥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8.
通过个性化的阅读内容、阅读方法、阅读感悟、阅读评价,激发学生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达到他们精神世界的个性化成长与丰富,使课堂教学富有生机和活力,让个性化阅读之花越开越灿烂美丽。  相似文献   
9.
知识服务是新世纪图书馆的生长点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知识经济与信息社会的发展,促使图书馆的服务由传统的文献单元服务向信息或知识单元服务发展。向知识单元服务发展,图书馆才能显示出自己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上海集邮》2003,(12):48-48
9月8日 杨浦区6家中小学集邮辅导老师举行新学年第一次教研活动。 9月10日 黄浦区邮协在德兴馆举办中秋集邮茶话会,刘广实、唐无忌、林霏开等出席。 黄浦职工邮协与威海路毛泽东同志旧居展览馆在该馆合办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邮展(至20日)。 9月17-19日 孙建华《十六大代表签名展封》、杨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