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教育   65篇
科学研究   1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2003~2017年陕西省年末人口总数为依据,选择2003~2015年数据建立静态灰色模型,而后构建等维递补动态模型与静态灰色模型.结果表明,动态预测模型明显好于静态预测模型,动态预测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可靠性强.最后利用等维递补动态模型对陕西省2018~2028年人口进行预测,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MATLAB编程软件,分别建立BP神经网络和AR模型,采用全国出生率,死亡率,老年抚养率等9个指标作为样本,分别对BP网络和AR模型进行训练,预测5年后的人口数量.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预测人口均是可行的,效果较好,误差很小,但是AR模型较适合线性预测,而BP网络适合较非线性预测.  相似文献   
3.
利用<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中的部分数据,结合中国人口增长特点,建立了以女性为主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我国总人口、人口老龄化、未来育龄妇女人数等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2005年1%人口抽样和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在对不同夫妇的婚配概率和堆积释放生育估计的基础上,从全国、城镇、农村三个维度,对学龄前、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五个阶段的受教育人口变动趋势进行预测和分析。在"单独二孩"政策下,我国受教育人口的规模有所增长,但长期总趋势是在波动中下降;学龄前儿童在2017年达到峰值,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学龄人口经过不同的波动轨迹在2020—2036年间逐类达到高峰后转为下降;城镇在波动中增长,农村则单边下降;全国受教育人口的变动态势,主要受城镇受教育人口变动的影响;要特别关注城乡学龄人口的不同发展态势,为应对未来各级学龄人口变动预先做好充分准备;"十三五"时期城镇学龄前儿童的快速增长,是制定"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构造一系列的微分方程建立未来10年中国人口预测模型,结合历年已有的人口数据,并运用三点法,最小二乘法等方法,再结合编写的java程序求得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6.
人口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准确预报人口增长是人口研究的一个热点。随着近年来我国的人口总数持续增高,使得老龄化进程加速。本文从中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出发,将中国人口按不同的年龄段分别进行处理,建立起一个关于中国人口增长的常微分方程组初值问题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中国未来人口的增长变化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利用我国大陆19492010人口统计数据,对指数增长模型(马尔萨斯人口模型)和阻滞增长模型(Logistic模型)做出检验,并用它预测20112010人口统计数据,对指数增长模型(马尔萨斯人口模型)和阻滞增长模型(Logistic模型)做出检验,并用它预测20112080年我国大陆人口.  相似文献   
8.
利用M althus模型和Logisticss模型,在人口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对周口市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从而为周口市人口的控制与管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用X-11方法,以1973至1981年加拿大出生人口的数据库例,通过分析出趋势成分T和季节成分S及不规则成分项E。对1982年出生人口进行预测,并探讨了这种方法在人口预测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调查,论述达斡尔族80年代人口再生产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由于达斡尔族人口平均文化程度较高、死亡率已经降到较低的水平,以及在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影响下.达族青年普遍希望适当少生子女等有利因素,作者认为对于达斡尔族来说,为了促进民族经济的振兴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现在已有必要和可能转上优生优育、有计划地适度发展人口的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