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7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申请办理继承权公证中,当事人提供虚假证明材料和陈述,隐瞒其他继承人,骗取公证书后,向房屋产权登记机构提交公证书,诱使房屋产权登记机构作出错误的产权登记,转移房产所有权,损害其他继承人财产权益。这种行为是一种独特的危害社会行为,符合诈骗罪(三角诈骗)或侵占罪的犯罪构成,应分具体情况以诈骗罪或侵占罪追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发展,私权的范围大大扩张,众多问题也接踵而至。传统刑法对"财产""财产性利益""占有"等方面的解释结论已经不能应对时代发展的新情况,与现实的罅隙突出体现在侵占罪与盗窃罪的界限划分上。侵犯财产犯罪本身具有民刑交叉的特性,从民刑交叉的角度出发,厘清民法中的物权关系、物权变动、侵权关系对刑法的借鉴以及与刑法的界限,并从三个方面对侵占罪与盗窃罪进行区分:第一,基于民法中的侵权关系,区分侵占罪的基础;第二,基于民法中的物权变动,考察盗窃罪与侵占罪的被害人意思;第三,基于民法中的物权关系,考察盗窃罪与侵占罪的对象范围。通过这三方面的区分,升华至方法论层面,将盗窃罪与侵占罪的界限加以厘清,提供民刑交叉划分标准,增强刑法理论的包容性,并为实践中出现的疑难案例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不当得利与盗窃罪及侵占罪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这种复杂性表现为它们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本文结合民法有关理论,对几种具体的不当得利与盗窃罪及侵占罪的界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刑法》第270条增设的侵占罪,从法条的规定及立法语言的表述来看存在不少缺陷,容易导致法条阐释的不一以及司法实践的混乱。探讨侵占罪的对象和诉讼形式有助于正确界定罪与非罪,科学指导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5.
行为人通过故意挂失的手段侵吞自己名下、但不拥有卡和卡密码的银行卡内他人钱款的行为,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秘密窃取为手段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因行为人不掌握密码,故卡内资金事先不属于行为人占有,不应当被认定为侵占罪;因银行交付资金并未基于行为人的行为陷入认识错误而交付资金,是正常履行业务行为,故不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因行为人的行为已构成刑事犯罪,其承担民事责任并不能妨碍其构成犯罪,故不能按照民事侵权处理.  相似文献   
6.
侵占罪和盗窃罪都是侵犯财产的犯罪,一般而言,二者不难区分.但在司法实践中,有些情况比较复杂,二者的界限极易混淆.本文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案例的分析阐述了侵占罪和盗窃罪的界限.侵占罪和盗窃罪的主要区别在于:一是犯罪主体不同;二是犯罪对象不同;三是犯罪故意产生的时间不同;四是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  相似文献   
7.
盗窃罪、诈骗罪和侵占罪是侵犯公民财产几种较接近的犯罪形式,虽然三者在通常情况下主客观方面存有较大的差异,但在一些非典型案件中要区分这几种罪行,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对这三种犯罪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并综合探讨了在一些特殊的犯罪形式下他们之间的区别,以求能够揭示出这几种犯罪的实质特征,以期对于司法实践中如何准确认定该三种犯罪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08年5月22日对许霆案进行了公开审理,合议庭当庭作出终审裁定:依法驳回许霆的上诉,维持原判。就此,许霆仍将以盗窃罪获刑5年并处罚金2万元,继续追缴非法所得173 826元。虽然这个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案件画上了句号,但是其在法学界产生的影响至今也未结束。盗窃罪、侵占罪与不当得利等观点还依然围绕这个案件在不断地被争论。通过对这些观点的法律分析及许霆案本身的具体性和特殊性剖析,以期达到提高普通公民法律意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侵占罪是我国1997年刑法新增设的罪名,弥补了原有刑法中关于财产犯罪立法的不足,但刑法理论与司法实务界对侵占罪的犯罪对象的性质及外延界定问题存在着不同见解,结合刑法理论与实践,认为侵占非法财物仍构成侵占罪;遗失物,遗忘物均是侵占罪的法定对象,并应予以区别;隐藏物理埋藏物也是侵占罪的犯罪对象。  相似文献   
10.
邹丁泉 《新闻世界》2012,(7):326-327
本文通过对侵占罪、职务侵占罪、贪污罪的主体、客体和对象等构成要件的分析,将侵占罪、职务侵占罪、贪污罪等的法律责任形式进行对比分析后,得出三罪的不同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