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52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388篇
教育   2494篇
科学研究   545篇
各国文化   17篇
体育   6293篇
综合类   1358篇
文化理论   26篇
信息传播   167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88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255篇
  2014年   571篇
  2013年   603篇
  2012年   747篇
  2011年   861篇
  2010年   675篇
  2009年   789篇
  2008年   770篇
  2007年   689篇
  2006年   596篇
  2005年   549篇
  2004年   483篇
  2003年   433篇
  2002年   363篇
  2001年   325篇
  2000年   314篇
  1999年   171篇
  1998年   155篇
  1997年   160篇
  1996年   129篇
  1995年   130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辩证分析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对习近平新时代体育强国思想的马克思唯物主义立场进行了演绎与阐释。研究认为:在马克思唯物主义立场层面,习近平新时代体育强国思想坚持体育强国梦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脉相承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和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坚持在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遵循问题导向的唯物主义本体论立场;坚持体育强国建设要利用好国际与国内两种资源的唯物主义内外因辩证关系的立场。在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新时代体育强国思想引领着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等领域的发展理念和价值,创新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结构和理论视角,为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新局面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2.
1500武术人助力祖击新冠疫情2020年1月29日,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的居家武术健身"倡议"热潮席卷全国各地,在海内外影响较大,在中国战疫的非常时期,掀起一股健康的武术运动风尚,给宅家锻炼的人们注入了强劲的活力。由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主办,在"功夫易赛"平台上举行"居家武术健身"的倡议活动,各主要武术流派的名家、优秀传承人、世界冠军等1500人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3.
4.
如何使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在激烈运动、大强度的体能训练后,在较短时间内尽快得到调整恢复,是运动训练工作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积极性休息是训练过程中消除疲劳、加速体能恢复的有效手段,其形式方法多样,在运用方面也应有所选择,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5.
一个认为爱滋病是纸老虎的“气功医学”研究怀疑自已被指斥为江湖庸医,为洗清冤白,研究状告高耀洁  相似文献   
6.
建设小康体育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立  胡爱武 《体育与科学》2003,24(6):28-31,27
从社会学视角对建设小康体育相关的社会因素进行分析,其目的在于探讨小康体育所需的社会背景、社会结构及其对建设小康体育的影响。文章认为:新时期体育工作方向明确,全民健身工作稳步前进,社会背景透视出基本具备建设小康体育的条件;社会阶层分布、城市化程度、教育发展水平等是影响全面建设小康体育进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丹道要旨     
华玄子 《武当》2003,(10):48-50
《丹道要旨》是静功范畴,是炼养生气功最上乘的必由之路和唯一途径。它包含乾元功(男工修炼丹道之功),坤元功(女工修炼丹道之功),卧功和外丹功。 第一节乾元功 一、乾元功简介 乾元功即男子修炼丹道之功法,其功分四大步,三十六个层次。  相似文献   
8.
对江西省高校大学生体育健身需求的调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江西 18所高校大学生体育健身内容需求现状进行了调查 ,通过对大学生 15项体育健身内容需求程度的统计分析 ,提出建立高校大学生体育健身体系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10.
1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方法俗话说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必须使学生掌握较多的体育方法 ,为“终身体育”服务。教学即教师教和学生学 ,这似乎是教学不变的定律 ,殊不知 ,正是这观念上的固定模式 ,束缚了整个教学 ,这种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