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子兵法》强调后勤保障是决定战争胜败的物质基础。从《孙子兵法》后勤思想看,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海军失败的原因与其后勤保障弊端有直接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缺乏海军后勤保障的战略眼光、舰船普遍严重失修、弹药质量差与配拨制度弊端等方面。北洋海军的后勤保障不力,既揭示了李鸿章等人不可推卸的统帅责任,又折射出清王朝的体制弊端与制度腐败。  相似文献   
2.
《科学与文化》2008,(4):22-23
这是一张拍摄于113年前的照片。照片中的人物脚上蹬着时髦的皮靴,身上却穿着一套满是血迹的清朝海军军服,头上缠裹的厚厚纱布遮住了半张脸,几乎看不出他的相貌,不  相似文献   
3.
清末百余年来,北洋海军自成军后就"未添一船"的说法常为治史者引用,影响极大.甚至连吴杰章等先生主编的专著--<中国近代海军史>也持是说(该书207页),颇有些定论的味道.然而,这却不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4.
清末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是甲午战争中的关键人物。百年来史学界对丁汝昌的评价褒贬不一,至今为止,亦无定论。其实在当时的背景之下,各种复杂因素夹杂其中,作为外行提督的丁汝昌对于当时战务的处理已经尽力了。可以这样说,他的功是大于过的。  相似文献   
5.
北洋海军被困威海时,周遭几乎无人援手;当舰队尽没于刘公岛后,时人却把所有怨毒都集中于李鸿章和丁汝昌等人,全然不顾他们遭受的背后攻讦、掣肘,以及消极不为。日本人小笠原长生在谈及以身殉国的丁汝昌时,如此设身处地地评价了这位失败者(他死后被光绪皇帝下旨"籍没家产",不许  相似文献   
6.
19世纪中叶.中国开始洋务运动.而日本走向明治维新,但这两个几乎同时开始近代化改革的国家,却自甲午战争.走上完全不一样的道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甲午海战时期的北洋舰队在装备方面一点也不比日本联合舰队差!可是,为什么我们全军覆没换来割地赔款的屈辱呢?  相似文献   
8.
正在中日甲午战争开战之前和战争期间,清廷内部的清流派出于理念差异、权力争夺,持续地对洋务派首领李鸿章和北洋海陆军将领丁汝昌、叶志超等进行弹劾、参奏,对北洋海军、陆军军事行动进行掣肘。这种政治斗争的内耗对于中国一方甲午战事的进行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清末政局中有一支活跃的政治力量——清流派"。这派力量以清廷中枢的京官为主,大都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传统科举出仕的官员,  相似文献   
9.
多棱镜     
《初中生必读》2014,(11):8-8
8月27日,海军在山东威海刘公岛附近海域举行甲午战争120周年海上祭奠仪式,缅怀甲午战争中为国捐躯的北洋海军将士。 我国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并规定每年9月30日国家举行纪念烈士活动。  相似文献   
10.
反思北洋海军建设的弊端,对于我们今天的军事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1894年甲午海战的败北,彻底暴露了北洋海军建设的弊端:北洋海军思想建设荡然无存、装备建设裹足不前、军事训练偏离实战、后勤保障严重滞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