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选用南叶1号桑树品种,针对不同种植密度对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作用及同化物的积累影响开展研究。试验表明,桑树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及碳水化合物积累等特性与种植密度关系密切。较低的种植密度能减少桑树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下降,延缓桑叶光合能力的减退,延长桑树同化产物积累的时间;较高的种植密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午休"现象。四种设定密度比较,以21000株/hm2的密度的中位叶日光合总量最高,光合产物的积累最大。  相似文献   
2.
杉木幼苗不同叶位叶绿素含量及荧光特性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莆田学院学报》2015,(5):28-31
以1年生杉木幼苗为材料,测定杉木不同叶位的光合色素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杉木幼苗的叶绿素总含量为中部叶>下部叶>上部叶(P<0.05),但各叶位间的叶绿素a/b的值差异不大。Fo、Fm和Fv的值随着叶位的下降而减小,Fv/Fm、Fv/Fo、Qp各叶位间差异不显著。ΦPSⅡ随着叶位的下降而升高,NPQ的值则是上部叶>下部叶>中部叶,下部叶与中部叶的Fv'/Fm'差异不大。相关性分析发现,叶绿素与Fo、Fm呈显著负相关,但与ΦPSⅡ呈显著正相关。实验结果表明,1年生的杉木幼苗的功能叶为植株中部的叶片,底部的叶片虽已趋于衰老,但对杉木的光合作用仍有一定的贡献,初展的上部叶虽然叶绿素含量最低,却已具有较高的转化光能效率和PSⅡ潜在活性。  相似文献   
3.
以笔者收集到的乌塌菜资源为试材,研究了乌塌菜的部分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不同乌塌菜品种功能叶片的Pn差异显著;在晴天,乌塌菜叶片Pn的日变化为"单峰"曲线,一天当中Pn高峰值出现在12:30~14:30;乌塌菜不同生育期叶片的Pn差异显著,表现为产品器官形成期>莲座期>幼苗期;乌塌菜不同部位叶片的Pn不同,中部叶片的Pn显著高于外部和内部叶片的Pn.  相似文献   
4.
求两类植物的分枝(蘖)特性的数学公式,如分蘖特性较强的树木,农作物中的水稻、小麦等禾本科植物,其分蘖特性存在一种分级的层次状结构分布,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轻便地解决分蘖进程中的统计与测算,化困难为容易,较为浅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