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6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智慧 《语文知识》2000,(11):34-35
著名作家刘白羽在《长江三峡》中借杜甫《咏怀古迹(之一)》咏明妃的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巧妙地点化了王昭君的诞生地香溪。王昭君是我国汉民族和少数民族联谊的历史见证,当“江津号”航行到香溪的时候,作者激起的是中华民族在汹涌波涛中奋勇前进的豪情。显然,“生长明妃尚有村”是一个倒装句,是为了合乎近体诗格律的要求而变用的。这首《咏怀古迹》是七言首句的平起人韵式,首  相似文献   
2.
阮籍《咏怀诗》第八十首和《悲回风》一样,是诗人的绝命诗。其从诗歌营造的肃杀悲凉的意境氛围、诗人对时间意识的自觉和生命价值的探寻及卓而不群、风神潇洒的“佳人”形象三个方面袭取屈原《悲回风》旨意,表达诗人人生失路、不知行将何之的惶惧和对个体生命价值的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3.
论晏殊词     
在宋初词坛,晏殊为小令的创调和定格做出了贡献.晏殊词依其表现的内容,可分为以闲适与感伤为主要内容的咏怀词,以歌舞与祝寿为题材的晏乐词,以写女性生活包括游乐爱情及命运遭遇的绮艳词,以咏梅、莲、葵、菊等花为主的咏物词.晏殊词的描写手法与其内容相适应,多用移情、拟人、对比、错觉、幻觉、通感、联想、婉折以及叠词妙用,设色鲜丽等,创作风格温润清雅,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4.
汉代咏怀诗的发展流变大致分为三个时期:汉初天下始定,咏怀诗呈现为风云之气催发的时代高歌;儒家"大一统"思想的统治地位确立后,咏怀诗多用比兴象征手法,委婉抒发抑郁愤闷的情绪;汉末儒家诗教思想趋于瓦解,咏怀诗所表现的内容由外在的政治事功的追求转向个体存在价值和生命意识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学术思潮的变迁莫剧于汉晋之际,其表现主要为经学的衰落与玄学的兴起。虽然那个时代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  相似文献   
6.
苏通 《学语文》2009,(5):12-13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板书)。“咏怀”是歌咏怀念,“古迹”是谁的遗迹?  相似文献   
7.
阮籍《咏怀》诗并非针对一时一事,而是在宏观层面上表达了对宇宙人生的哲学思考,是一种丰富情感体验的个人抒发,包括幻灭感,孤独感,危机感三个方面,由此构成《咏怀》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阮籍心中的庄学思想来探究他的畸态人格,不仅有利于我们明白其逍遥浮世的精神世界,更有利于我们全面地解读他的诗文作品。因他有着与常人不同、与自然相谐的畸态人格,有着特立独行、率真绝俗的畸态人生之路,所以后世文人一直都在钦慕欣赏着他的精神,争相模仿着他的行为,但经典绝不能复制,中国历史只有一个阮籍。  相似文献   
9.
羁旅诗长期遵循着言志抒情的咏怀思路,自然物象无法凸显独立出来,随着魏晋时代山水审美意识的勃兴以及山水游览风气的盛行,行旅诗也逐渐增加山水描写的比重,并将山水游赏与羁旅情思结合起来,二者融合才有谢灵运羁旅山水诗的出现。其间玄言山水诗以山水阐说玄理,注重祛情去累、以理遣情,将羁旅的困境体验导向证悟哲理玄境的解脱,山水显得外在而与诗人的精神世界难以相契,至南朝尤其是谢朓的宦游山水诗篇,山水形象与世俗生活情感相交融,才有羁旅山水诗歌传统的正式定型。从羁旅咏怀到羁旅山水,情事相生转变为情景相照,正是山水诗诞生的内在理路之一。  相似文献   
10.
阮籍之诗,源于《诗经》。本文主要采用列图表的方法对阮籍五言《咏怀诗》八十二首和四言《咏怀诗》十三首中源于《诗经》的诗句进行分类、对比,分析其特点及在表达形式和措辞用语上对《诗经》的学习情况,对五言《咏怀诗》和四言《咏怀诗》在表达上的区别以及四言《咏怀诗》与《诗经》相比所具有的特点,进行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