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5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口吃的孩子往往是思维发展快,说话的速度赶不上思维的速度。当遇到紧急情况时,用重复的字或拖长音来调整自己的语言;孩子在心里紧张又不自信的情况下,往往不敢说话或说话断断续续。为了帮助小男孩宇轩,设计了一个帮助孩子矫正口吃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应该怎么学?答案是:多说、多读、多写、多看。笔者就"多说"谈谈个人的看法。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一些学生在"说"方面仍然存在问题。比如,不懂发音吐字的基本知识,不懂语言、语调、语气、语态,不懂发声的基本技能,不懂呼吸、换气、共鸣的作用和方法;不会说普通话——上述知识、能力的贫乏低下,导致说话态度不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民族唱法讲究字正腔圆,音乐语言也大都是歌颂祖国、美景,宣扬正义、和谐的内容,每句词之间的连接非常和谐、顺畅,例如"美"与"也",因为有同音"i",所以在上下句的连接当中显得非常和谐,因此,我国的民族唱法是非常讲究吐字咬字技巧的。本文将要议论的话题便是民族唱法中的语言风格和吐字咬字技巧。  相似文献   
5.
6.
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笔者认为最基础的是掌握运用气息的方法;其次声乐是语言和音乐的结合,而咬字吐字又是歌唱中准确表现语言的基本功;我们的声乐学习,就是希望能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歌曲,用歌声及语言的完美结合来表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和想要描写的人物性格,因此,把握作品的风格也是很重要的;最后就是临场的心理.本篇文章将从上述的四个方面来阐述笔者对学习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歌唱所独有的特点,注重歌唱语言的研究,对提高演唱水平至关重要。本文着重剖析了“吐字归音”理论,并结合演唱实践对如何“吐字归音”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唱秦腔     
八百里秦川,以西安为界,咸阳、兴平、武功。周至、凤翔、长武、岐山、宝鸡等几十个县为西府,秦腔就源于西府。在这里民性敦厚,说话多用去声,一律咬字沉重,对话像吵架一样,哭丧又是一呼三叹,呼喊远处的人更是特别,前声拖十二分地长,末了才极快地道出内容。声韵的发展,使那些会呼喊远道上人的人都有了唱秦腔的才能。老一辈的能唱,小一辈的竟也能唱。唱秦腔成了这里的人们最体面的事情了。任何一个乡下男女,只有唱秦腔才有出人头地的可能,大凡有出息的,是个人才的,没有没登过台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当下音乐界对声乐理论与发声技巧的研究和见解有很多种说法,只是所涉及的方面并不全,侧重的角度各有差异,大多数是关注了咬字和吐字的情况,对于这两项的重要性,许多研究理论都会有所涉及,但是能深入了解美声唱法中,中国声乐作品发声吐字问题的研究仍很有限,只能查到很少的研究结果,并且研究结果尚且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将在少量的研究文本上出发,去探析美声演唱中咬字的重要性,以及当下歌者在演唱过程中咬字时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阶段,唱歌教学是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在唱歌课上,教会学生有感情地唱准歌曲,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然而这最基本的要求,往往在上完课后有些学生也未能达到要求,这种现象小学生中普遍存在,中低年级学生尤其突出。长期以来却未被重视,每学期期末考核时,有些同学不能完美地表现歌曲,教师深深感到对这些学生未尽到责任。我多想让每位小学生的歌声飞翔起来,歌声传得远,演唱准确动听,表演声情并茂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