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9篇
  免费   2篇
教育   330篇
科学研究   38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牛顿     
牛顿(Isaac Newton1642—1727)英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图1是德国纪念牛顿诞生350周年的极限片,图2和图3分别是匈牙利和苏联纪念牛顿逝世250周年的邮票和邮戳).1669年担任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讲座教授(图4为英国邮资机戳,戳中的头像为牛顿,邮寄地址Cambridge即剑桥大学所在地剑桥).  相似文献   
2.
百年诺贝尔奖制造了太多遗憾,但在天文学领域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3.
佚名 《小读者》2011,(12):55-55
天文学家已经在我们的太阳系里发现最冷的地方,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它竟然在距离我们并不遥远的月球上。  相似文献   
4.
神秘的黑洞     
黑洞是天文学家根据理论和观察推测的一种质量巨大、密度极大体积极小的天体,通常存在于宇宙各星系中.黑洞有特别强大的吸引力,使得“事件视界”内的逃逸速度大于光速,其特征是有一个封闭的边界,这个边界被科学家称为黑洞的“视界”,宇宙的物质和辐射可以进入“视界”,而这个黑洞“视界”内的物质不能逃逸到视界外面.  相似文献   
5.
知识就是力量 这是培根的一句名言。 知识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留下的积累,是驱逐愚昧、开启心智的力量。“空袋不能直立”,一定的知识储备是每个人健康发展、智慧生成所不可缺少的。知识固然重要,但知识不等于智慧。科学史上,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天生一双锐眼,又酷爱观星。  相似文献   
6.
木星表面出现的“黑眼圈”很可能是由一颗未探测到的彗星碰撞造成的。这也提示天文学家未来可能出现类似的碰撞事件,这种足以对地球造成致命的毁灭,使人类重蹈恐龙灭绝之路。  相似文献   
7.
古木 《高中生》2011,(5):53-53
天文学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注意到那些同着遥远恒星绕行的行星时,他们困惑了。他们发现很多像木星那样大的行星离恒星实在太近了,看情形,它们迟早有一天会被恒星乔噬。  相似文献   
8.
据统计,迄今为止人类观测的彗星约有1700多颗,其中最著名的无疑是哈雷彗星。英国天文学家哈雷通过计算1682年出现的一颗大彗星的轨道,发现这颗彗星与天文资料记载中曾于1607年和1531年出现的彗星有着相似的轨道。他通过反复的计算,认为这颗彗星的回归周期为76年,并预言它在1758  相似文献   
9.
近现代科学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分析”,数学有“数学分析”,化学有“化学分析”,等等.而天文学直到19世纪中叶,研究的大部分都是有关天体的位置的测量和天体运动的力学规律等,什么时候天文学家才能进行“天体分析”,研究天体的本质呢?无奈,天体实在太遥远了,要对它们进行成分、结构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据G4ANT2消息,来自欧洲和中国的射电天文学家,首次使用跨西伯利亚的ORIENT线路来连接远隔万里的射电望远镜,向世人展示了世界最大望远镜的真实面目。 ORIENT连接中国教育科研和计算机网CERNET、中国科技网CSTnet,及欧洲G4ANT2网络和它的荷兰合作伙伴SURFnet,它使得从一架位于中国的望远镜向位于荷兰的一台超级电脑高速传输天文数据成为可能。[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