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宋金元时期山西地区城镇体系和规模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金元时期山西地区城镇的发展大致经过了宋金时期的快速发展和元代的衰落调整两个阶段。这一时期山西地区的城镇发展水平是比较落后的,虽然城镇数量在前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城镇规模普遍较小,特别是中等以上规模的城镇数量很少,并处于下降之中。宋金时期的快速发展实际上是一种畸形的发展,城镇数量的增加不是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引发商品流通的需求增长所致,大多是出于军事或税收的需要而设。  相似文献   
2.
赵凡奇  魏孔 《收藏》2015,(7):44-53
黑釉瓷产生于东汉,成熟于东晋,发展于隋唐,繁荣于宋金。宋金时期,南北黑瓷各领风骚,争奇斗艳。建窑茶盏风行一时,曲阳黑定名重天下;吉州窑色彩斑斓,磁州窑雅俗其赏。黑釉装饰更是绚丽多姿,令人目不暇接,釉滴如繁星满天,兔毫似彗星落雨;剪纸贴花尽显婉约精致,剔刻划花散发率真质朴;窑变、鹅鸪斑盛行于南国,出筋、白覆轮流行于北方。  相似文献   
3.
“列锦”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并非是宋金元诗歌中才出现的,而是早在先秦时代的《诗经》中便已产生。在汉魏六朝诗歌中,“列锦”手法的运用更是广泛。唐诗中“列锦”文本不仅更为常见,而且结构模式上有很多创新。唐五代词受唐诗的影响,“列锦”在结构模式上又有所发展。宋金元诗歌受唐五代诗词的影响,“列锦”在结构模式上续有新的创造。与前代诗词一样,宋金元诗歌中的“列锦”修辞文本建构,都是“有所为而为”的,其建构都带有特定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4.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学奇先生与其夫人王静竹女士历时八载创作出大型历代戏曲释词《宋金元明清曲辞通释》一书,令我深有所感,故欲写一些感想,对王教授大作出版专诚祝贺。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陇西、青东黄土高原地区的城镇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随着国家一统局面的巩固和统治的加强,陇西、青东地区城镇的发展更多地与当地经济社会因素紧密联系起来,城镇的建设与发展由此进入更为稳定的轨道.据不完全统计,明代当地城镇约有37个.清代上升至103个,而实际上两代城镇的真实数量要多于此数.这些城镇除了少部分外,大多是沿袭前代旧城,但城镇规模远大干宋金元时期,县级治所大多在城周4里以上,最大者可达9里,而府州治所多为9里.兰州在清代迅速崛起,跃升为省会城市并成为西北地区的政治和交通商贸中心.集市与商贸的兴盛成为明清时期城镇发展的基础与根本,各州县治所与境内镇、市集构成一个商贸流通的体系,推动了区域经济和城镇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洪艳 《收藏界》2013,(9):56-60
公元605年,隋炀帝开通的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流经河南、安徽、江苏等地,流经安徽省约180余公里。这条运河在中国最鼎盛的隋唐宋金元时期,作为北方出海外销、南方进贡京师的黄金水道,通航了七百余年,过往舟船因黄水泛滥、汴水(隋唐大运河)漫溢(仅《宋史》记载:北宋160余年,隋唐大运河泛滥达21次),失事倾覆的船只不计其数。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隋唐大运河淮北柳孜遗址考古发掘时,在柳孜运河遗址900平方米的探方中一处宋代石构筑物下,就压覆着八条唐及唐以前年代的沉船,出土陶瓷器1653  相似文献   
7.
陇中在宋金元时期就是民族战争拉锯的战场,也是各民族大融合的重要地域。虽然战争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但文学的发展却因此受到了影响。纵观宋金元五百余年,陇中很少有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文人大家,除了张炎词作外,也只有邓千江、刘錡的传世孤篇。虽然传统意义上的诗文缺如,但这一时期却有许多重要的碑刻、碑文保存了下来,这些记人叙事的碑文,也构成了陇中文学的重要内容。尤其是与巩昌汪氏相关的碑文、诗文,更有其特殊的历史文化意义。陇中洮河流域出产的洮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在这一时期有许多全国著名的文学大家为之激情流溢,写下了不胜枚举的诗文。  相似文献   
8.
梅花以其凌霜傲雪的精神,卓尔不群的品格,独占春先的特性,清雁高雅的韵致,而倍受诗人们所喜爱。梅花诗之于宋金元时期400年的诗坛,不仅在题材的开拓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还以其数量之众多,质量之上乘,而成为了这一时期咏物诗的娇子。宋代是梅花诗创作的高潮期,其600多位作者的近5000首梅花诗,在其诗的王国里前无古人,后少来者,而林逋、苏轼、陆游的梅花诗,则代表着这一时期梅花诗的三座高标。在梅花尚不曾进入“寻常百姓家”的金代,诗人们于梅花诗的创作,也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就。蒙元一代约2000首左右的梅花诗,所表现出的最大特点,就是多大型连章体组诗,其中最具代表性者为冯子振与释明本的唱和之作《梅花百咏》,而王冕总题为《白梅》的58首咏梅之作,则代表着元代梅花诗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9.
郭学雷 《收藏》2009,(7):32-37
禹州作为著名的钧窑所在地和宋金元时期磁州窑类型瓷器的重要产地之一,已广为人知。但若提及明代禹州瓷业,过去我们除了从《大明会典》等文献中得知该地曾为光禄寺烧造过缸坛瓶等器物外,其他具体情况并不清楚。  相似文献   
10.
2004年9月27—28日,王学奇先生《宋金元明清曲辞通释》学术研讨会在河北师范大学学术交流中心隆重举行。来自南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院校的著名专家学者及王学奇先生的部分弟子后学共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河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王长华教授主持,河北师范大学校长苏宝荣教授致开幕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