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68篇
科学研究   24篇
各国文化   23篇
体育   34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典章制度中的一大系统工程.它在中国封建社会选官取士制度的演进过程中诞生并逐步完善.特别是通过长期考试实践总结出来的一整套考试防舞弊措施,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乐圣李龟年     
胡序知 《山东教育》2005,(11):56-56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在文学艺术上,不仅古典诗歌的发展进入繁荣的高峰。而且书法、绘画艺术也得到空前的繁荣和发展,涌现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画圣吴道子、草圣张旭等拥有世界声誉的大诗人和一大批名家。多种风格、流派的百花齐放,题材内容的丰富和艺术表现的多样,这一切都显示了当时文学艺术创作的全面成熟,可谓盛况空前。  相似文献   
3.
4.
朱月顺 《寻根》2006,(6):119-121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名扬中外。他的理学思想不仅对中国的封建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而且在13~14世纪对高丽于朝的封建统治也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在中国,多数人部知道朱熹为中国“理学之大圣”,而对朱熹后裔一支变成朝鲜族一事却知者甚少。笔者是中国的朝鲜族,也是朱熹的后裔。那么,我们的家族是如何变成朝鲜族的呢?  相似文献   
5.
从屈原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对君王都有一种单恋情结。无论走到哪里,不论受到什么样的虐待,心之所系,情之所钟还是魏阙之上那个君主,简直是朝思暮想,生死以之。《离骚》中“香草美人”之喻不是凭空想出来的,那心情与失恋差不多。李白有诗为证:“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够直露的了。贾谊先见宠,后见疏,到了长沙整天痛哭流涕,情同弃妇。杜牧的《阿房宫赋》所描述的情景:“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说的是宫女望幸,用之于历代怀才不遇的士子渴望见召的心情也很…  相似文献   
6.
解放前,特别是近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多讲“政声人去后”,因为爱国爱民的屈原等忠臣、众多改革家大都不得善终。改革家明朝万历首辅张居正,死后被抄家、掘坟暴尸便是一例。人去,讲的是为官者某时离开某地后的政声,更多讲的是人死“盖棺定论”后。少讲或者不讲“政声人在时”,这似乎成了中国的一个传统。法国人敢为打胜仗的活人建凯旋门,而中国少有。  相似文献   
7.
<四库全书总目>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也是规模最大的一部官修目录书.从经部诗类和春秋类著作提要可以窥见其主要的著录思想,浓厚的尊经思想、强烈的复古意识、很强的征实精神和宽厚的学术兼容气度等.  相似文献   
8.
虽然在封建社会忠孝曾一度被当作统治思想存在,但作为一种传统美德,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忠孝观念并没有被人们所抛弃.相反开始发挥新的作用,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本刊记者专访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我国著名的社会工作研究者夏学銮,听他讲述了我国"忠孝观"的历史发展,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时期的"忠孝观".  相似文献   
9.
研究我国封建时期档案工作的历史特征,就不能脱离以帝王为中心封建专制制度。因为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专制制度是统治者的传世珍宝,而作为政务机构组成部分的档案工作,受专制制度制约,为专制制度服务。现从以下我国封建社会的三种主要档案来探讨其某些工作特征。一、记注档  相似文献   
10.
一、外国档案鉴定理论的发展历程 1.档案鉴定理论的萌芽实践证明,档案价值的鉴定不是与档案工作同时产生的。它是在档案工作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被列入议事日程。古代西方奴隶社会时期由于档案数量少和保存比较分散的原因没有出现档案鉴定。到封建社会中期以后。档案鉴定开始出现萌芽,14世纪由于造纸技术西传,使欧洲国家一些档案数量增加,给保管造成一定的压力。于是一些城镇开始出现了“淘汰公”的做法,即“成立一个特别委员会来审阅庞杂的件,将其中有用的档案加以保存。把无用或重复的件淘汰掉。这种做法,可以看做是档案鉴定工作的萌芽,然而由于封建社会档案件的所有形形色色并且毫无联系,使得淘汰公法无法成为一项制度普遍推广,虽然淘汰公法不能和今天的鉴定工作相比,但毕竟表明当时人们己经认识到并走出了档案件鉴别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