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5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身小却实用     
王永超 《中国收藏》2020,(1):104-105
鼠,小兽,善为盗。这是北宋官修韵书《广韵》给鼠的定义。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象中,鼠通常却以丑陋、狡黠、卑鄙、邪恶、贪婪的面目出现。这在我们的语言中体现尤为明显,凡带有鼠字的词汇几乎都含贬义,诸如鼠目寸光、贼眉鼠眼、抱头鼠窜等。这其实不难理解,农耕社会以粮为天,人们辛苦劳作一年的庄稼收成才够勉强糊口,却遭鼠破坏偷吃,心里肯定充满痛恨。  相似文献   
2.
3.
释"爾"     
刘宝恒 《现代语文》2007,(3):121-122
"爾"字早在甲骨文中就已出现,小篆作"爾",简体字作"尔",其构形有重大差别.前者疑为象形字,后者为纯符号字.  相似文献   
4.
利用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及辞书学知识,依据汉字形体演变规律,结合文献用字,采取“形、音、义三者互相求”的方法,对《广韵》中的“棴”、“(康瓦)”等疑难字进行考辨。  相似文献   
5.
伯元先生24岁即受林损公铎先生侄辈景伊先生推荐,受聘为东吴大学中文系兼任讲师,担任声韵学一门课程教学,为当时台湾各大学中最年轻的讲师.至65岁在台湾师范大学届龄退休,有40余年的教学资历.伯元先生授课相当认真,对讲课内容可以用"巨细靡遗、一丝不苟"来形容教学态度,加以口若悬河引经据典,常让听课学生沐浴春风,如醉如痴,难怪伯元先生在各校讲授声韵学课程时,都是座无虚席,有些班级课堂外也站着许多慕名而来的各校旁听生或社会人士,某年台湾新闻媒体票选"校园十大名教授"的活动,伯元先生荣膺榜中,绝非虚名.  相似文献   
6.
王仁紡《刊谬补缺切韵》第一种,即敦煌本王韵,世称"王一".因其残缺较甚,195个韵中只有53个韵小韵字没有残缺.本文通过歌韵和去声部分对"王一"残卷和"王三"反切进行比较,得出王一和王三大体相合.并对姜亮夫先生提出的"王一"反切用字与《广韵》合者十之九提出质疑,通过去声"王一"、《唐韵》和《广韵》的比较,可以看出《广韵》的反切用字并非与"王一"合者十之九,而与《唐韵》相合者甚多.  相似文献   
7.
对《广韵》萎口、梃的注释进行考证并作新的训释。  相似文献   
8.
近体诗讲格律,古今音变使得部分格律句在今天读来好像"不合格律"。以杨亿《泪二首》为例,有好像"不合格律"之处。从文献来看,不存在问题,从音韵研究,发现"令"字在古代有平仄两读。以另外一些材料为旁证,也证实了结论的正确性。所以,我们在研究古代有格律的文章时,需要注意部分汉字的古今音变情况。本文对汉字的注音用了汉语拼音、国际音标。汉语拼音不加括号,国际音标加方括号,标调用四角标圈法。一、问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乌兰察布盟清水河县,由于地区偏僻,交通不便,语言很少受到外界的影响,所以,该县的方言至今仍保留了上古、中古及宋元时代的许多古语词。考究该县方言本字对研究训诂学、汉语史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本文择出该地区一些常用口语词,以《广韵》、《集韵》为比较,以古今音的对应关系考求本字。  相似文献   
10.
“下”字在中古时代为假摄匣母开口二等字,《广韵》有全浊上声胡雅切和去声胡驾切两个音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