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语言中语音和意义的联系的任意性是存在的.但是,语音和意义并不是杂乱无章的随意性结合.许多语言学教材,忽视了音与义联系的某些可供学习语言者利用的规律,不提音与义联系的一些必然因素.本文从汉语音义关系分析语音和意义的联系,从词的语音形式去推测其意义,有时是可行的.在汉语中,音节开头的声母和字义的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因声求义"的学习方法应该推广.  相似文献   
2.
性善论决定保护主义教育观,性恶论者决定改造主义教育观,辩证唯物主义人性论决定科学教育观,人性观决定教育观。教师对学生的人性观表现为教师的学生观,教师的学生观决定了教师教学的态度和教学行为,教学改革应通过教师学生观的科学化来促成教学活动的民主科学。  相似文献   
3.
充分条件与制约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充分条件关系的定义历来是逻辑学关注的焦点。传统形式逻辑的界说可归结为“朦胧的正确”;正统数理逻辑的规定可归结为“清晰的荒谬”。“事件A是B的充分条件”的逻辑含义是“可独于A、B的有无确定(这称为“第一独立性”)不会是有A而无B”。这便是“A制约B”。其间的“前件A为有可独立于后件B的有无确定”称为“第二独立性”。包含在制约关系中的逻辑性质两个独立性是人类能以有限把握无限,从已知进入新知的逻辑依据,是逻辑科学这座大厦两块坚实的基石。  相似文献   
4.
延安精神与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之间相互联系、依存和渗透,始终是精神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如何解决弘扬延安精神过程中的模式化、概念化、简单化的倾向?办法之一是:站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渗入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把握与时俱进的力度,坚持常年累积的韧度,才能使延安精神发扬光大,永远传承。  相似文献   
5.
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在课程教学中.必然要摆脱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打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实行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教"与"学"得以有机的结合,以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实行一体化教学模式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和谐存在着什么关系?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它是托举着我国时代的列车向前飞奔的一对飞轮。两者不但关系密切,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必然的或互为因果的联系。它既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的认识,又可以帮助我们探寻构建社会和谐的更佳途径。  相似文献   
7.
阅读对人终身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对学生学习所起作用同样显著,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的重要方式和途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孩子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是最重要学习方式。学校要把学生的阅读工作做好、抓实,刻不容缓。有人认为,阅读只是语文学科的事情,与学生学业质量没有必然联系,这个认识显然与社会发展不适应,这也是校园阅读工作被虚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数学命题一般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正确的命题揭示了“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必然联系.如果我们把命题中“条件”和“结论”互换身份,就有可能得到一个有意义的逆向命题;把一个数学命题中的某些特殊的条件一般化(比如取消某些条件过强的限制),从而得到更普遍的结论,叫做数学命题的推广.这两种方式都是发现数学新知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构建和谐校园则是这一重要指示精神的核心内容。和谐校园的建设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最佳表现形式。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在学习道路上的指路明灯,因此做好师德的建设是实现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学生只有在良好的师风和学风的校园氛围当中,才能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相似文献   
10.
最近几年,各种自然灾害特别是地质灾害的发生几率逐年增大,地震、滑坡、海啸、泥石流、火山爆发等,人们在遭受着灾难给人们带来痛苦的同时也不禁反思,这些灾难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跟人类自身的行为有着很大的关系的,人们对于周围自然地理环境的过度开采和利用,且不注重可持续的发展,造成了今天不可逆转的局面。本文作者从事地质研究多年,通过实际工作中总结的经验教训,对于地质环境与灾害发生之间的根源和联系进行了多层次的深度剖析,并结合实际的情况,对于预防灾害及降低灾害损失给予了一些建议措施,望对专业人士能提供点滴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