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26篇
科学研究   14篇
各国文化   16篇
体育   53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17篇
信息传播   18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笔者认为,以史为主的文史期刊,如何与时俱进,尤为值得认真研究,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2.
1941年民国三十年辛巳年七月二十八日星一闰六月初五日早阴午晴甚凉薄暮微雨就文奎堂取《四妇人集》,阅之,鱼玄机、薛涛、杨太后、孙蕙兰四家。嘉庆中,黄荛圃为云间沈氏所刻,椠本精妙。然索价六十,未免奇昂。八月二日星六闰六月初十日晴热庐陵聂先著《玉林国师小传》,先,康熙时人。苏睿珍著《霭楼剩语》四卷。周杏农好为伪书画,绐朝贵。杨乃武一名来武,丙子,及葛毕氏皆被释。丁酉岁,予(陈学)督浙学,乃武尚存,臬司某恶其健讼,捕系月余,始释之。徐午阁作《梨花雪传奇》,咏黄淑华事。午阁母葛氏,亦遭寇殉节,故午阁好表…  相似文献   
3.
胡发贵 《寻根》2006,(5):32-36
著名学者赵俪生先生在《说〈吕氏春秋〉中的一股思潮》(《文史知识》2004年第7期)一文中,深刻地揭示了《吕氏春秋》中出现的一种“很新鲜、很奇特”的政治观念,这就是“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论。不过赵先生认为这一思想只是昙花一现,秦以后,因君主专制的关系,它就成为“绝学”了。其实,秦汉以降日益加强的封建专制,并未能窒息公天下思想的滋生与蔓延,相反,历史上不断有仁人志士鼓吹“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在明清之际甚至还出现了颇为壮观的天下为公的思潮。  相似文献   
4.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岁次壬午)十一月三日 星二 九月二十五日 睛阅叶盛《水东日记》四十卷本,六世孙重华明季所刻;有康熙庚申七世孙方蔚识语,补刊数页,并列目及俞仲蔚序。盖《日记》先刻于常熟徐氏,凡三十八卷。  相似文献   
5.
文化大散文也称历史文化散文,是文学创新与探索的一种产物。它并非始于今日,而是与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史融合传统有着紧密的联系,就是说,作家最初的文化角色常常就是史家。文化大散文之所以在上个世纪90年代崛起,一是由于作家主体意识、文化修养的强化,二是许多作家读者出于对当时的“散文消费品格”的不满足感而产生的深度追求以及大批学者的加盟;学问负累过重、价值观念先行、缺乏生命体验与独特的精神发现、形式佶屈板滞是其创作中的缺憾。  相似文献   
6.
一月五日 星三 腊月初七日 晴寒如昨 王剑英来,与之论<古今人表>(<汉书>)著者之意在通古今、别善恶.或以缺今人,非原书者,非也.今人即<纪>、<表>、<志>、<传>所别.  相似文献   
7.
文化、历史新闻怎么做才能让人感觉新鲜、时尚而不老气,这是个难题. 2006年1月1日起,<厦门晚报>改版,大幅增加文化新闻版面,从原来或有或无,到周一至周六每天一版,至今已经在同城媒体中独树一帜,记者再也不用发愁找不到新闻,很多线索主动找上门.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本记述有关旧上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书。它披露了关于民国时期上海最后一任市长吴国祯的执政细节、大上海都市计划的夭折.张伯驹绑架案等。作者选取的档案史料都是有点意思的,“内容也比较丰满,不光有骨骼(过程),还有血肉(细节)”。全书所载,虽说是旧事,但旧事重提,今天读来也属新鲜。温故知新,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相似文献   
9.
办刊物是一门大学问,除了选题、内容、作者、发行、广告等等之外,刊物中文章标题、每一期的目录和上在封面上的要目的处理实在是不能忽视的问题,这里我把我编《文史知识》的体会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周啸天 《新闻界》2004,(3):18-18
随着新闻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媒体人才供需的市场化,目前媒体已不缺乏能够胜任信息收集和消息报道的记者,而迫切需要能从事深度报道、新闻评论及专业类新闻报道的人才;媒体对人才的聘用,已不限于新闻专业的毕业生,早已广泛使用如文史、经济和法律等专业的毕业生。经常可以听到这样一种议论:新闻专业的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