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东润在传记文学领域各个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贡献。而关于其在传记文学结构美学方面研究,却常常被人忽视其价值。文章旨在通过对朱东润传记文学理论的梳理,来认识朱东润对于传记文学结构美学的贡献。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论的阐释和进一步的厘清:传主与时代的关系,传主与文章的篇制的关系,以及"颊上三毫"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2.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新读写》杂志社主编钱汉东的新书《名人印象》近日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作者与60位文化名人的交往纪实,他们包括沈尹默、陈香梅、光未然、吕叔湘、朱东润、臧克家、陈荒煤、孙犁、施蛰存、周而复、  相似文献   
3.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被许多高校选作“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和“中国古典文学史”课程的讲读或参考教材,其影响力与权威性不容置疑。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该书中篇对“太乙近天都”、“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仙掌月明孤影过”、“余自为谬人”、“衡阳雁去无留意”等句所作的注释仍有可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习作内容:你知道家乡有哪些"名人"?你了解他们的事迹吗?如果了解不多,可以作些调查访问,也可以直接拜访一下"名人",然后写一篇习作。习作指导:1.选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如果你身边没有大名鼎鼎的"名人",也必定有一两个在地方上小有名气的"名人"。如果某位"名人"已过世,可以采用查阅资料法获取素材,对于健在的"名  相似文献   
5.
今天我们来纪念朱东润先生,是很有意义的。这不仅是对朱老一生事业的缅怀,对他品德和学问的仰慕,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宏扬,对知识分子优秀人格的尊奉。  相似文献   
6.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下篇第一册注释商榷三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的注释总的来说是比较准确的,但其中也还存在着一些可以商榷的地方,比如该书下篇第一册对"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坐糜廪粟而不知耻"、"待圣人之出而投環于道"等句所作的注释就是这样。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7):F0002-F0002
朱东润(1896-1988),江苏泰兴人,中国古代文学及各体文学专家。1916年英国伦敦西南学院肄业。建国后曾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全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是复旦大学第一批博士生导师之一。他为中文系开设中国文学批评史、陆游研究、梅尧臣研究、中闻文学等课程,并培养了数十名硕士、博士生。著有《张居正大传》《杜甫叙论》等传记文字作品,其《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是我国最早的文学批评著作之一。他还是一位书法家,篆、隶、行、草无不精  相似文献   
8.
一天,和同学们在课堂上共同学习,其中一节联系到了杜牧的《过华清宫》,当讲到"一骑红尘妃子笑"时,有同学起身问道:"老师,诗句中的"红尘"作何解?为什么叫红尘,而不叫黄尘呢?好像马蹄带起的尘土是黄色,而非红色吧?"笔者想进行讲解,却无从开口,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得打哈哈,对学生说这个问题作为本节课的任务,课后查资料,下节课上解决。说真的,在平时,对这些"小问题"不太注意,也没有认真去了解,结果卡在了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作为高校文科“中国古代文学”课的主要教材,为各地高校所广泛使用。但同任何一部典籍注释的书都很难做到尽善尽美一样,该书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缺失。本文就其上编第一、二册作品注释,提出三十余条修正意见。  相似文献   
10.
李志杰 《语文天地》2013,(15):12-13
《师说》写道: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人教版必修三)。对"句读之不知"这句话,课文注释为:句读不明。笔者认为此注释欠妥切。我们先来理解句子的含义。《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第一册中编对《师说》"句读之不知"中的"句读"做了如下注释:"句读,指文字诵读,凡书文语意尽处,谓之句;语意未尽,而诵读时须略作停顿处,谓之读。""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