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79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23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3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宗元佛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统合儒释” ,从理论上讲 ,有其历史的、文化的推演逻辑 ,其佛学思想对佛教在中国本土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是士大夫吸收、消化佛教的一个典型。本文分析了柳宗元“统合儒释”思想的价值、意义 ,并结合今人对之的具体评价 ,提出了与冯友兰、孙昌武、郭绍林等人不同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课本选编了不少优秀的古代诗文名篇。教学古诗文,善于从事物的联系中去把握课文内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读《江雪》     
吴新 《河北广播》2004,(5):87-87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很多朋友对唐代柳宗元这首《江雪》,可能都耳熟能详,这确实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相似文献   
4.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有句言"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苏教版高中语文解释"始指异之"为"才指点西山并感觉到它的惊异"[1],将"指"释作"指点",为"用手指示"之意。整个句子中,"指"与"异"两个动作具有承续性,即先"指",然后感觉到惊异,二者应紧密衔接。在此处译文中,"指点"为一种行为动作,"异"则是一种心理感觉,两个词的关联性不强。此种释义并未突出文言语境应有的衔接性与承续性。  相似文献   
5.
美点赏析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年轻时积极参与永贞革新,同宦官、豪族、旧官僚进行了尖锐的斗争。他在政界的革新思想与他在文坛的斗争精神同样难能可贵。文如心声,不平则鸣,柳宗元的很多散文便在某一程度上反映  相似文献   
6.
在辩析对宋玉《对楚王问》和屈原《渔父》的争议的基础上,探讨了对问文学的定义及其论辩性,并对柳宗元的对问文学的继承和超越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唐朝柳宗元和宋代范仲淹撰著《捕蛇者说》和《岳阳楼记》,一位目光集中,一位眼界宽阔;一位情意凝重,一位思神纵横;一位援笔说蛇,一位铺纸绘景;一位意在进谏皇上减轻赋税,一位倾心规劝挚友克己奉公。二者内容有如此诸多不同。但是在社会影响上同为脍炙人口。最近,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了它们结构形式的异曲同工:两篇散文都是五个自然段,都分三层;第一段为第一层,第二段至第四段为第二层,第五段为第三层;各层内部对比写法,层次之间节节蓄势;最后抒议主旨,喷薄而出.  相似文献   
8.
9.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近几年选入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有几个注释放入原文理解很让人困惑,还有再推敲的必要。笔者试作新解,愿方家订正。  相似文献   
10.
陆迎真 《文教资料》2006,(35):91-92
山水散文是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是柳宗元在散文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也是作者悲剧人生的审美结晶。他用精练的文笔和清峻的语言,显示小山小水独特的风貌:形象清丽,色彩清雅,乐音清幽,舞姿清灵,浸润了柳宗元对山水自然美的独到的审美思想和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