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284篇
科学研究   39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1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积霖 《青海教育》2009,(11):32-32
在初中美术欣赏课中有不少关于人体艺术的内容,如何在教学中处理好这部分内容,使学生对人体艺术的美有—个正确的认识,既是美术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3.
梦想在电波中放飞“我真想来这里工作.我能吗?”这是在云南艺术学院音乐系读大四时的容雨在电台录歌时向录音师的问话。得到的答案是“很难”,于是她把这个梦打包带到了纯净的校园,当上了一名中学音乐教师。容雨的亲切、活泼和独有的沟通方式马上得到了学生们的回应,教室里、操场边、礼堂中,留下了她和学生快乐的歌声和笑声。听了许多表扬的话,让她最有想法的一句是:“你上课时真像是一个主持人在主持节  相似文献   
4.
彭旭红 《考试周刊》2011,(24):96-96
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史,了解中外数学家的故事,了解具有里程碑作用的数学成果及重大事件,掌握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数学游戏,感受数学好玩、数学有用、数学是美的,是数学欣赏课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宛标 《儿童音乐》2014,(1):59-61
[镜头一]在学完一节欣赏课之后,老师请同学们用游戏的形式表达一下这节课的内容。话音刚落,全班同学都动了起来,教室里顿时乱成一团,任老师喊破喉咙也没人理睬……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它不仅影响了学科的发展,还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小学音乐的欣赏课中,我们需要打破传统,积极创新,探索出适合小学音乐欣赏课发展的一条新路。可以从聆听欣赏、音乐诠释、发挥想象、活动等方面做出尝试。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对发展学生审美文化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欣赏·评述中提出了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教学的观念,明确提出通过欣赏、评述这一环节来欣赏美术作品,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要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从多维度去欣赏和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和意蕴,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广大美术教学工作者共同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美国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布鲁纳说:"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之事物的行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在他看来,掌握研究方法,养成以探究态度为特征的"探究—发现"教学模式。它的优点在于:首先,由于学生要亲自发现事物的关系和规律,他们往往会形成一定的兴奋感和自信心,从而提高学习的动力水平;其次,能使学生掌握发现的方法,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再次,由于学生自己把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就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记忆所学内容,也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相似文献   
9.
欣赏评述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美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而实际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种“重绘画、轻欣赏”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对欣赏课的正确认识,认为欣赏就是看看,不重要,从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欣赏的教学研究。改变这种现象,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然后了解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选择合适的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导课设计在音乐欣赏课中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通过作者自身的体验简单地总结了导课的原则、导课的种类和导课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