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西施台下见名园,百草千花特地繁。欲问吴王当日事,后来桃李若为言。——范仲淹《南园》范仲淹诗中所记的南园即今天苏州古城南边的沧浪亭文庙一带,它本是五代吴越王钱元璙的府邸,宋时封给范仲淹。"范仲淹等意欲复古劝学,数言兴学校",宋仁宗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范仲淹捐出宅地,奏准皇帝后建造府学,并延聘当时颇具声望的教育家胡瑗担任教授,实施"分斋"教学。一时名师汇聚,他们的言传身教  相似文献   
2.
今秋,苏州美术馆迎来其建馆80周年庆典,历经大半个世纪的风雨变迁,颜文樑先生当年亲自督造的那座有着14根廊柱的希腊式建筑,依然耸立在沧浪亭河畔,继续发挥着展览、收藏、研究、交流、培训的功用……  相似文献   
3.
漏窗是苏州园林建筑的点睛之笔,又称漏花窗、花窗。漏窗本身是景,窗内窗外之景又互为借用,从不同的漏窗望一望园中,能感受到“一步一景”、“移步换景”的艺术美。以苏州著名的沧浪亭为例,其漏窗就有一百零八扇。图案花纹精巧、变幻多端、无一雷同,令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4.
沧浪亭记     
归有光 《中文自修》2009,(12):45-46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迎接世博的日子里,这个道理正在被更多人所认识。源于这样的思路,我们决定在本刊开设“古诗文赏析”栏目。因为。越是向现代化迈进,传统文化的根就越显得弥足珍贵。在今天的课堂里、考场上。早已透出古诗文的浓浓墨香。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栏目,让同学接触更多的古代诗文,我们还将邀请在古诗文教学中富有经验的老师作赏析指导。“腹有诗书气自华”,相信通过增加积累和掌握方法.同学们一定能成为富有传统文化涵养的现代人。  相似文献   
5.
四千年前大禹到沧浪治水;两千五百年前孔子到沧浪闻孺子歌;二千三百年前屈原到沧浪与渔父歌,由此出现了沧浪,形成了沧浪文化。均州(丹江口市)地域是沧浪地源头,均州(丹江口市)地域是沧浪文化的源头。均州沧浪亭是中国沧浪地源头上的一座地标地景式经典建筑,是丹江口市人民的乡愁,它的历史、现状和价值是值得关注的。  相似文献   
6.
清代桐城派古文大师姚鼐编选《古文辞类纂》,继唐宋八大家的文章之后,于明代三百年间的作家只选了归有光一人的作品,而《项脊轩志》又是公认的"太仆最胜之文"。归有光对"志"和"记"是有严格区分的,他的文集中《双鹤轩记》《沧浪亭记》等,都用以记"事",而如《兰圹志》《寒花葬志》等,则以"志"为篇名,以记录人物事迹为主。因此,《项脊轩志》这篇文章记事或物是辅,记人是主。抓住人物——文中的三个  相似文献   
7.
《海外英语》2012,(9):42-43
沧浪亭,位于苏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在苏州现存诸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1963年,沧浪亭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8.
十分有幸跟随母亲去了一趟沧浪亭沧浪亭里十分阴凉,微风习习让人神清气爽,踩在木地板上.“嘎吱嘎吱”的声响不由得让人想到古人蹬着木屐慢慢踱步时的悠然自得。  相似文献   
9.
阮元于乾隆五十八年至六十年(1793-1795)任山东学政,驻节济南.在三年学政任上,阮元常与其幕僚、当地士人雅集唱和,其中尤以在大明湖畔的小沧浪亭雅集为盛.襄助其事者有孙星衍、桂馥、焦循、武亿、马履泰、朱文藻等人.本文结合相关诗文资料,试图勾勒出小沦浪亭雅集之面貌.  相似文献   
10.
正初识经典《古文观止》是清代浙江绍兴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选定的供学塾使用的古代散文选本,它由清代吴兴祚审定并作序,序言中称"以此正蒙养而裨后学",成为当时读书人的启蒙读物。书名"古文观止"意指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