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滁州学院学报》2017,(3):10-12
上世纪80年代,文物部门在滁州市南谯区常山乡鸦窝集发现了一块名为《奉道宪示禁碑记》的石碑。碑文内容是清朝嘉庆时一位分巡道员,处理完结一桩滁州花户越级上告的民告官案件后,特意在事发地贴出的一张安民告示。其中"花户"所指或为滁州当时种植滁菊的农户,我们可以借此碑文内容考察当时滁菊的种植范围、规模等历史情况。  相似文献   
2.
滁菊叶中黄酮类成分的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溶剂提取法提取滁菊叶中黄酮类成分,以得率为观察指标,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滁菊叶中黄酮类成分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索氏提取滁菊叶中黄酮类成分的工艺优化。结果表明,滁菊叶黄酮类成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A:B2C3,即在乙醇浓度80%、料液比1:25、提取时间2.5h滁菊叶中黄酮的得率较高。索氏提取滁菊叶中黄酮,方法简便,有较高的得率。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滁菊对淹水胁迫的响应进行本实验.选取滁菊进行淹水处理,观察其外观形态变化,测定了淹水期间滁菊的各项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随淹水时间的延长,滁菊叶片逐渐萎蔫发黄、干枯,最后出现植株死亡现象.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基本高于对照值,叶绿素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且低于对照,变化程度反映了滁菊受淹水胁迫的伤害程度.  相似文献   
4.
5.
目的: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纤维素酶提取滁菊中黄酮类成分。方法:以木犀草素、香叶木素、芹菜素的含量为指标,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其含量,正交试验设计法优选纤维素酶提取滁菊中黄酮类成分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温度45℃,pH 5.0,酶解1.5 h,酶用量0.6%,在此条件下,木犀草素、香叶木素、芹菜素的含量分别为1.49%、1.64%、1.69%。结论:在最佳酶解条件下,纤维素酶能显著地提高滁菊黄酮类成分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不同栽培区域滁菊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黄芩苷、槲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等8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8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327nm,检测不同区域滁菊中8种成分含量。结果:不同栽培区域滁菊中氯原酸等8种成分的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在94.57%~100.01%之间,RSD均小于3%。结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重现性和回收率,可用于滁菊中8种成分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7.
《滁州学院学报》2016,(2):80-84
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光照、氧气、温度、金属离子、pH等因素对滁菊茶汤中黄酮类化合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氧气、温度、金属离子、pH和食品添加剂等对滁菊黄酮的稳定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过酸过碱的环境中滁菊黄酮均易受到破坏,在pH=6附近其稳定性最佳;光照和氧气的存在均会降低滁菊黄酮稳定性;滁菊黄酮随温度的升高及保温时间的延长,其稳定性均降低;金属离子中Na+、K+和Mg2+的存在对滁菊黄酮稳定性无影响,而Cu2+、Fe3+和Al 3+和Ca2+对滁菊黄酮稳定性及色泽影响较大;柠檬酸、葡萄糖和蔗糖等食品添加剂均对滁菊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稳定性构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超声波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滁菊中木犀草素的方法。采用purospher star RP-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0.1%磷酸溶液(pH=2.6)-甲醇(40:60)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327 nm。结果表明,木犀草素在10 min内实现快速基线分离,且在0.002~0.05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22%,RSD为1.7%(n=3)。该方法简便快速,可作为滁菊原药材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9.
滁菊茎、叶中含有黄酮类和绿原酸等物质,这些天然组分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癌、抑菌、消炎、解毒、利胆、降压和升高白细胞以及显著增加胃肠蠕动和促进胃液分泌等药理作用.利用其抗菌作用,将滁菊叶提取物对新鲜香菇进行涂膜处理,通过对其感官、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总酸含量、蛋白质含量等指标的测定,判断其保鲜效果;最终实现滁菊种植业的增值以及延长新鲜香菇货架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富硒茶成为人体补硒的一个重要来源,富硒茶的研究已经成为热点之一.本文以硒对植物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硒对茶中有效成分影响,硒与植物营养元素的互作关系和影响富硒茶浸出率因素4个科学问题为主线,梳理近年来的文献发现:外源硒可以有效提高植物中的硒含量和生物量,根据植物种类与施硒量的不同,增幅也不相同,其中对茶中的含硒量可增加至362~486 ug/kg,增产6.8%~18.4%,同时降低茶中12.79%茶多酚的含量,增加32.67%氨基酸含量;对花茶滁菊中硒含量可增加76.64%~114.14%,增产16.38%~24.01%,同时增加滁菊总黄酮含量3.35%~10.76%,提高SOD、CAT活性,降低MDA含量.并且硒与土壤中的植物营养元素也有一定的互作关系,且通过对硒的浸出率进行研究,根据国家富硒茶含硒量标准0.25~4.00 mg/kg,计算出每日饮茶15 g实际获得的硒大致为1.5~24 ug,表明富硒茶既具有安全性又有利于人体对硒的吸收.文献的调研指出了富硒茶种植和浸泡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其他名优特色植物富硒茶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