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747篇
科学研究   5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8篇
综合类   2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酸碱中和滴定是高考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尤其是学生对酸碱指示剂选择,以及滴定“突变”等知识的理解较为困难。为突破这一难题,笔者借助EXCEL表格中数据处理方法,编写简单的应用程序,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中和滴定过程中溶  相似文献   
2.
根据在定量分析过程中误差的来源和种类,提出了在滴定分析实验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减少误差,提高测量准确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论述分析化学定量分析中准确滴定判据的来源和严格的理论依据,是对现用大学《分析化学》教材中定量分析理论推导的补充,并对有些提法加以更正,帮助学者对定量分析中三种最基本、最重要的滴定方法及理论有一个全面且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摄像与计算机辨析终点裁判管理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利用摄像与计算机图像辨析技术完成终点计时、裁判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系统结构、系统运用原理、使用结果,说明运用该系统可以使体育比赛的编排、记录、计时、裁判工作实现自动化,终点计时、裁判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做到比赛公正、高效.  相似文献   
5.
本文纠正了用草酸标定氢氧化钠浓度时的一种错误操作方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了用草酸标定氢氧化钠浓度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相似文献   
6.
浅谈中长跑运动员终点冲刺战术的应用及训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运动员之间的成绩越来越接近,中长跑运动员的战术对在比赛中取得好的名次,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比赛的目的就是要创造优异成绩,获得最佳名次。 影响中长跑运动员在比赛中采用何种战术的因素很多,运动员可采用的战术也很多。有的运动员采用主动出击,起跑后就加快跑的速度,在途中跑中一直保持很高的跑速,以拖挎对手,获得胜利;有的运动员采用跟随跑战术,靠强有力的终点冲刺跑以获得胜利;有的运动员平时训练就储备了很好的变速跑能力,在比赛中突然加速快跑,然后稍慢,再突然加速,以打乱对手的节奏,从中…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一种简单快速绘制酸碱滴定曲线的方法.该方法不需要进行繁杂的pH值计算,只需知道弱酸或弱碱的离解常数就可很快绘制出酸碱滴定曲线.  相似文献   
8.
元朝的大都城依据"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原则而建,所以钟鼓楼处于大都皇城之后、位于北京城南北中轴线的北部终点.钟鼓楼是一前一后,一红一灰,一宽一窄,与南面的景山在建筑布局上成为一体.  相似文献   
9.
山路弯弯     
读高中的三年,我一直是步行在家与学校之间四十公里的山路上的。四十公里的山路现在连自己听起来都有些胆怯了,但上高中的第一学期,我就回了六次家。第一次出门,太想家了。大概就是因为这种想家的心情,那几次我一点也没体会出走山路的感觉,自然也没有真正学会走山路。  相似文献   
10.
沈阳 《中国语文》2015,(2):105-120,191
本文提出现代汉语"V+到/在NP_L"结构的形式变化和语义差异是谓语层(VP)动词的"位移特征"和动词后附加语层(PP)介词(到/在)的"功能投射"相互作用的结果,即谓语动词位移特征的强弱诱发和制约了动词后介词(到/在)表"方向"或"存在"的终点投射选择。本文同时假设,汉语动词前后表"方向、存在"的处所PP并非移位形成或独立生成,而是在"同形生成"的基础上通过结构和动词选择的"互补删除"实现的,汉语处所PP位置的历时演变现象也可看作是这种操作的句法后果。本文还提出,"V+到/在NP_L"结构而非动趋式才是汉语典型的"位移一终点"结构,与其他语言的同类结构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