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22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92篇
教育   29885篇
科学研究   2180篇
各国文化   226篇
体育   1101篇
综合类   735篇
文化理论   173篇
信息传播   2500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334篇
  2022年   286篇
  2021年   442篇
  2020年   421篇
  2019年   411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385篇
  2016年   575篇
  2015年   989篇
  2014年   2860篇
  2013年   2746篇
  2012年   3584篇
  2011年   4151篇
  2010年   3274篇
  2009年   3270篇
  2008年   3930篇
  2007年   2460篇
  2006年   1661篇
  2005年   1488篇
  2004年   827篇
  2003年   631篇
  2002年   544篇
  2001年   458篇
  2000年   313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2.
本文以淀粉、糖原、纤维素和脂肪等为例,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解析糖类和脂质教学中的疑问,主要从分子水平上探讨了组成、结构与功能性质相适应的特点,加强学生对结构与功能相互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4.
5.
奇趣大自然     
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生物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生命与环境相互影响,让我们所在的这颗星球生机勃勃。要认识生命世界,该从哪里起步?如何解读生物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呢?本文将生命科学中的“生物与环境”主题与地理学科中的“天气与气候”“中国地理”主题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核心要义,是如何更好地把我国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这在国家制度建设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建设,是在吸收运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制度建构的理论历程中逐步形成的。在深刻认识显著优势的实践中坚定制度自信,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7.
苏梦蝶 《文教资料》2020,(4):15-16,24
悼亡文学一直是中国文学中独特而重要的存在,其文体可细分为悼亡诗词、墓志铭、诔辞、吊文、祭文等,明末清初又出现"忆语体"新型悼亡散文。悼亡文章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感情抒发方式有共同之处,也有别具一格的魅力与蕴含其中的"无常"观。  相似文献   
8.
红色文化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领导全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的过程中所创造并遗留下来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精神与理想信念的升华与凝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本文在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进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根据中共党史划分了红色文化育人的历史演变过程,并就阶段特征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大学生孤独感、手机成瘾倾向和生命意义感之间的关系,采用UCLA孤独量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人生意义感问卷,选取408名大学生作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孤独感与手机成瘾倾向呈显著性正相关,生命意义感与手机成瘾倾向呈显著性负相关,孤独感和生命意义感相关性不显著;(2)孤独感和生命意义感都显著预测手机成瘾倾向,生命意义感在孤独感和手机成瘾倾向之间的调节效应显著,低生命意义感大学生的孤独感对手机成瘾倾向的预测力更强。因此,大学生的孤独感能正向预测手机成瘾倾向,生命意义感能调节二者之间的关系,低水平的生命意义感会加剧孤独感对手机成瘾倾向的预测作用,而高水平的生命意义感会使孤独感对手机成瘾倾向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学生在享受父母提供的优越物质条件的同时,随时随地都面临着潜在的、未知的危险。本文通过分析小学生面临生命危险的现状,明确小学科学课渗透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