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146篇
科学研究   88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46篇
综合类   26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1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友谊与团结     
古代的哲学家几乎没有不在其理论、演说或著作中提到"友谊"这个概念.只有了解的人才会知道,大师亚里士多德在他的三本伦理学著作中赋予友谊概念以核心的地位;而康德这位思想上值得吾人敬重的哲人,在其人类学演讲录中,却只给友谊一页的篇幅.尽管如此,他还是说出了值得我们深思的真理:"真正的朋友稀少如黑色的天鹅."  相似文献   
2.
近代物理学的产生、发展不仅证明了自然界的辩证性质,而且表明只有自然辩证法才是指导科学研究的唯一正确的哲学。  相似文献   
3.
我们究竟怎样对待经典?这是一个似乎已经弄明白了的问题。对此,许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既要认真学习,又不能盲目崇拜;要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坚持经典作中为实践检验为真的内容,舍弃其中为实践检验为错或过时的部分。在当今中  相似文献   
4.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公开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以下称《实》文),我写的讨论真理标准的文章也有好多篇、好几万字,而且都被收入《放言集》和《鱼雁集》出版。因此,我已没有多少想说的话了。可是,《新闻战线》编辑部组织开展新闻界与改革开放征文并向我约稿,使我萌发了写这篇回顾与思考的愿望。没有经过建国以来历次政治运动,尤其是大跃进和文革锤炼、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30周年。回顾30年前这场大讨论,我们发现当年《人民日报》为配合这场大讨论,还开展了为期半年的民主与法制宣传。纵观党报历史,民主与法制的宣传为数不少。但是,1978年以《人民日报》为主的民主与法制的宣传,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正是通过这场宣传,打破领袖迷信,使领袖由神变人;正是通过这场宣传,动员广大民众,对大讨  相似文献   
6.
“朴素与真理毗邻而居。”这是蒙田的一句话,因为有意思,记住了。很多年来,我越来越喜欢这句话,越来越觉得里面有很深的意味。作为语言的一种美学追求,每个人在阅读中都随时可能和它相遇。新闻写作与文学写作一样,都是语言实践的一种,新闻语言应该向文学学点什么呢?思想是语言的家,语言是思想的一条船喜欢沉思“思想-语言”的人里,我特别关注两位:一个是德国人海德格尔,一个是中国的王国维先生。不过,海德格尔玄虚得厉害,说起来有点累。王国维先生把这件事说得简明而清澈:“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  相似文献   
7.
新闻的语言表达及经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新闻的语言问题之前,必须对新闻活动的性质作一个解释.从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中关于精神科学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在旨在征服自然的自然科学之外,还有陶冶人心、教化人类、在不同世代和民族之间促成沟通的人文科学,它也是精神科学的主导.伽达默尔指出,要"在经验所及并且可以追问其合法性的一切地方,去探寻那种超出科学方法论控制范围的真理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梯田笔记     
泉溪 《大理文化》2014,(4):4-18
茶山稻水两相望人们也许早就发现一个问题.大凡哈尼人居住的地方,都拥有一片片碧绿的茶山茶园。它从色彩的角度印证着哈尼人的生态观念。哈尼族是个谦卑而平和的民族,他们能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他们倡导,我们与外物同在。“外物”在这里可以解读为“万物”,万物有灵,这是他们亘古不变的真理。内心有真理在,诗意就在。在云南,只要我们一走动,无论到红河、玉溪、普洱、版纳,除了“山水同高”的万亩梯田外.  相似文献   
9.
致父亲     
我们取得了某些接近真理的东西,以至我们会稍感安慰,我们会活得轻松些,也会死的从容些最亲爱的父亲,最近您问起过我,为什么我说畏惧您。在您看来,事情仿佛是这样的:您一辈子含辛茹苦,为儿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