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638篇
科学研究   33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19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8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邮简上印的邮资是该邮简邮资已付的标志,目前,我国邮界对此标志的称谓尚不一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邮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新邮件或编纂的书刊均称其为“邮票图”。台湾邮政以“邮资符志”称之,港、澳集邮界对它的称谓大多与台湾相同,但也有称之为“邮资图案”的。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中国邮票全集(邮资封片简卷)》也使用了“邮资符志”这个称谓。内地一些集邮家多次撰论证称“邮票图”有不确切之处,认为“还是称邮资图好”。目前,对这邮资已付标志称“邮票图”或“邮资图”,还是“邮资符志”仍未取得一致。  相似文献   
2.
王永国 《武当》2004,(2):63-63
一、武当山名称谓总汇1、武当山 2、大武当山3、太和山4、谢罗山 5、仙石山 6、仙室山7、历山 8、参山 9、参上山10、参岭 11、参岳 12、岳山13、大岳 14、太岳 15、元岳、16、玄岳 17、神岳 18、仙岳  相似文献   
3.
胜利邮件     
近年国内邮展上的专题邮集中常有一种称为“胜利邮件”的素材,它的确切名称是“航空缩微摄影邮件”,因其英简称为“V-MAIL”,而“V”又寓意“胜利”(Victory),所以有了“胜利邮件”的称谓。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君主从自我意识出发,自谓“予一人”,表明自己是唯一的、区别一切人的“孤家寡人”。统治为了巩固君权,实行独裁专制统治,通过神化独尊或强化君权,使君权与独尊互为前提和手段,使其居于“人上人”的独尊位置,把握至高无上的专制君权。  相似文献   
5.
"零称谓现象"的辩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零称谓”现象在目前社会交往中比较多见,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得出“零称谓”现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有其存在的空间,不会对人际闪往和社会发展产生负面效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新闻爱好者》2008,(12):53-53
(上接2008年第7期,第35页) 8.称谓别忘尊重人权 在撰写司法类报道时,对文中当事人的称谓一定要根据依法处置的进度而定,如犯罪嫌疑人等;不可将其所犯罪行或违法行为与其称谓组合,如“骗子王某”、“强奸犯李某”、“妓女岑某”、“小姐赵某”、“无照小贩张某”等。  相似文献   
7.
新型网络杂志应怎样命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2005年起,一种新型网络杂志开始风行。但是,从目前媒体报道和一些文章使用的称谓来看,比较混乱,如“电子杂志”、“数字杂志”、“网络杂志”等。这些称谓或过于笼统涵盖面过宽,或对新形态与旧形态未加区别。我对新型网络杂志定名为:互动多媒体网络杂志。  相似文献   
8.
《新闻导刊》2004,(5):28-28
“新闻工作室”是从流行于IT业、广告人、制片人等领域的时尚称谓,被稼接和延伸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刘丽 《编辑之友》2018,(3):108-112
通过梳理20世纪初“记者”一词出现之前,“教友”“友人”“访友”“访员”的称谓流变,论述在与编辑部互动的过程中,记者的职业身份、职业内容、职业关系的变迁.在记者的“名”“实”之间,从另一角度观察中国新闻事业的形成与变迁.  相似文献   
10.
口译是一种跨语言的文化活动,口译过程中总回避不了语用差异。随着语用学与翻译学的日益发展,把语用学引入翻译领域,从语用学角度对口译进行研究,将为口译注入新的活力。本文试图从语用学的角度,引用一些耳熟能详的事例对汉英口译中的称谓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