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754篇
科学研究   55篇
各国文化   28篇
体育   48篇
综合类   35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17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多小说家都十分注重碎片化写作方式,不仅仅是在小说主体与内容之中,其小说结构在打破传统写作方式后皆受到后现代小说家的注重。多丽丝·莱辛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其在《金色笔记》中便淋漓尽致地体现出碎片化的结构与开放式的结尾和后现代的叙述方式。  相似文献   
2.
张同俭 《保定师专学报》2001,14(3):65-67,74
谈歌的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家园笔记》是由他多年创作的若干短篇笔记小说撮录连缀而成。其最突出的特点是:采用历史与现实穿插交织的 手法,借历史来观照反思针砭现实,启发当代人去寻找丢失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3.
教育随笔可以享受教育生活、纪录人生轨迹、体验人生意义、反思教学实践。当教师的时间一长,常常会觉得生活平淡无奇,枯燥乏味,激不起一点波澜,从而失去昔日刚走上讲台时的激情,似乎自己已一天天逐渐沦落为一个教书匠,因而感觉不到教育生活的美妙和意义。有位哲人曾说过:生活之美无处不在,只是你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只要你留心,在看似平淡的生活中可以捕捉到隐藏着的精彩。那么,揣着思想上路,撰写教育随笔能帮助你在平淡的教育生活中找到精彩。或叙或议、或诗或、喜笑怒骂,笔随心动,随感而发。读完一本书或一篇章后,写下你的读后感,书中的内容对你的人生启迪,或通过做阅读笔记的形式,和这些大师间接“对话”,往往得益匪浅;可以随时写下对教育教学中的“亮点”或“败笔”的反思或对教育现象的困惑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思考、对新课程中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学理上的研究和探讨;也可以抒发你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教育情怀。教育随笔的撰写内容广泛,但在随意的抒发中却包含着严肃的思考,睿智的思辩,达到明事达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书借希腊神话中的主神宙斯之笔记录奥运的点点滴滴,从古奥运的起始,直到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赋予奥运更深层次的人文韵味。书中以历届奥运会为线索,将人文理念、奥运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给读者一个全新的阅读享受。本文摘自该书的导言。  相似文献   
5.
清人笔记随录(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序 笔记的特点,内容为“杂”,形式为“散”。故历代著录多入杂家与小说家。《隋志》入《风俗通义》于杂家,入《世说新语》于小说家。《宋志》入宋祁《笔录》(《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杂家类四著录《笔记》三卷,即此书)于杂家,入释文莹《湘山野  相似文献   
6.
《康輶纪行》十六卷 附:《识小录》八卷 姚莹撰 姚莹,字展和,号石甫。安徽桐城人。乾隆五十年(1785)生,咸丰二年(1852)卒,年六十八岁。嘉庆十三年进士。历官至湖南按察使。鸦片战争时,任台湾兵备道,颇留心于世务,后以抗英获罪系狱。道光二十四年,以同知、知州至四  相似文献   
7.
清人笔记随录(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游录》九卷 谈迁 撰 谈迁原名以训,字观若,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浙江海宁枣林人。生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卒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六十四岁。明诸生,因愤明史著述多有失实,遂萃毕生精力从事明史纂辑,成《国榷》100卷,为有明一代的信史,不意全书手稿于顺治四年为宵小所窃。孺木志不稍沮,奋其余年,又重纂成书。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从1960年元旦当兵第一天起,就开始记笔记。第一篇笔记是《当我穿上新军装的时候》。有时是读后感,有时是身边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有的一篇三言两语;有的几百字、上千字,每篇笔记的前边都有一个小题目。  相似文献   
9.
杨绛  钱芬 《出版参考》2005,(9):41-42
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很多,也不易遗忘。  相似文献   
10.
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经典之作《金色笔记》,以小说主人公所写的五本笔记为主,用复杂的叙事结构、跳跃的时空转换及交错重复的部分内容打破传统小说模式,进而挖掘出当代社会生活、人生信仰及审美形式的价值.该小说给予了读者更多的阅读体验,同时对文学作品的选取与出版也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