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460篇
  免费   414篇
  国内免费   556篇
教育   54137篇
科学研究   17093篇
各国文化   382篇
体育   2575篇
综合类   2798篇
文化理论   2083篇
信息传播   17362篇
  2024年   349篇
  2023年   1280篇
  2022年   612篇
  2021年   880篇
  2020年   876篇
  2019年   888篇
  2018年   445篇
  2017年   836篇
  2016年   1234篇
  2015年   2476篇
  2014年   6275篇
  2013年   4964篇
  2012年   6466篇
  2011年   7437篇
  2010年   6740篇
  2009年   7164篇
  2008年   7715篇
  2007年   6295篇
  2006年   5555篇
  2005年   5382篇
  2004年   4355篇
  2003年   3647篇
  2002年   3164篇
  2001年   2814篇
  2000年   2430篇
  1999年   1146篇
  1998年   880篇
  1997年   789篇
  1996年   691篇
  1995年   511篇
  1994年   474篇
  1993年   359篇
  1992年   327篇
  1991年   313篇
  1990年   334篇
  1989年   260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博 《陕西教育》2021,(2):41-42
多课程协作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基于专业学科知识本身所具备的拓展性,以及专业知识内容的交互性综合考虑下所采取的现代混合式教学模式。以经济学专业为例,经济学专业包含多个方向,但若以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经济学专业知识内容讲授,这很难满足社会对综合型人才培养标准的要求,尤其在现代开放经济环境下,对经济学专业人才需要掌握的知识和实际运用能力要求更高。本文以开放经济环境为出发点,以经济学专业教学为载体,针对多课程协作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势、注意要点以及实践应用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体现着社会的精神风貌和时代的价值追求,而社会文化场是培育民族精神最活跃的因素。在社会文化场视域下研究民族精神的培育路径,以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和生态文化为研究领域,主要有:优化政治文化,树立民族精神培育的精神支柱;优化经济文化,筑牢民族精神培育物质根基;优化生态文化,稳固民族精神培育的发展保障。要营造形成民族精神培育的优质社会文化场,让伟大民族精神展现出新时代的精神风貌、价值追求和民族力量,就得使这三个主要领域齐力推进、相互助力。  相似文献   
3.
4.
5.
为深入挖掘传统历史文化资源,助推绵阳县域经济发展,分析了盐亭县在打造嫘祖文化品牌战略、提升核心竞争力方面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困难,对盐亭县推进嫘祖文化资源开发建设所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梳理,通过详实的数据对比分析了其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给绵阳市其他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商业模式、生活方式,特别在像义乌这样高度商业化的城市尤为凸显,同时还给各个阶段的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思想和创新。在数字经济大力发展下的今天,物流模式潜移默化地顺应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物流早已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经济活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如何让数字经济服务于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如何通过互联网来提高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新的方式,已经成为高校所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推动京津冀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既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涵,也是体育领域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研究表明,京津冀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挑战在于:整体发展失衡,结构亟待优化;市场发育不足,行业竞争加剧;资源环境恶化,低碳锁定障碍;顶层设计不足,合作机制缺失。基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应优化空间布局,推动体育产业错位发展;培育消费市场,推动体育产业创新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推动体育产业低碳发展;完善合作机制,推动体育产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9.
10.
“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与农村经济的结合为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但同时农村电子商务在发展中也面临诸多问题。引入比较优势指数法对保定各地优势农产品进行测算,并就保定农村电商发展现状进行实地调研,结果表明:保定农产品网店已初具规模,店铺分布呈现非均衡性,经营主体以青年人为主,原材料供应型店铺占主导地位,电商发展的配套系统如人才、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物流配送系统等仍不完善,成为制约电商发展的主要因素,亟须各部门配合综合加以解决,形成农村电商的整体合力,为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