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528篇
  免费   408篇
  国内免费   526篇
教育   51048篇
科学研究   15796篇
各国文化   390篇
体育   2287篇
综合类   2645篇
文化理论   2047篇
信息传播   16249篇
  2024年   358篇
  2023年   1289篇
  2022年   707篇
  2021年   1005篇
  2020年   986篇
  2019年   956篇
  2018年   493篇
  2017年   757篇
  2016年   1137篇
  2015年   2125篇
  2014年   5480篇
  2013年   4418篇
  2012年   5882篇
  2011年   6882篇
  2010年   6265篇
  2009年   6725篇
  2008年   7354篇
  2007年   5996篇
  2006年   5285篇
  2005年   5106篇
  2004年   4137篇
  2003年   3431篇
  2002年   2939篇
  2001年   2621篇
  2000年   2276篇
  1999年   1081篇
  1998年   825篇
  1997年   743篇
  1996年   656篇
  1995年   482篇
  1994年   463篇
  1993年   350篇
  1992年   317篇
  1991年   302篇
  1990年   322篇
  1989年   249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博 《陕西教育》2021,(2):41-42
多课程协作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基于专业学科知识本身所具备的拓展性,以及专业知识内容的交互性综合考虑下所采取的现代混合式教学模式。以经济学专业为例,经济学专业包含多个方向,但若以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经济学专业知识内容讲授,这很难满足社会对综合型人才培养标准的要求,尤其在现代开放经济环境下,对经济学专业人才需要掌握的知识和实际运用能力要求更高。本文以开放经济环境为出发点,以经济学专业教学为载体,针对多课程协作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势、注意要点以及实践应用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体现着社会的精神风貌和时代的价值追求,而社会文化场是培育民族精神最活跃的因素。在社会文化场视域下研究民族精神的培育路径,以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和生态文化为研究领域,主要有:优化政治文化,树立民族精神培育的精神支柱;优化经济文化,筑牢民族精神培育物质根基;优化生态文化,稳固民族精神培育的发展保障。要营造形成民族精神培育的优质社会文化场,让伟大民族精神展现出新时代的精神风貌、价值追求和民族力量,就得使这三个主要领域齐力推进、相互助力。  相似文献   
3.
4.
5.
在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时代,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也在不断地增加。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被频繁地使用在多个场合,其构建的路径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文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载体,雄安新区地处古代宋辽边界,人杰地灵,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雄安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外传播,也需要遵循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的各方面要求。本文通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路径中体现出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理念的分析,提出雄安新区所辖区域内传统文化海外传播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7.
为深入挖掘传统历史文化资源,助推绵阳县域经济发展,分析了盐亭县在打造嫘祖文化品牌战略、提升核心竞争力方面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困难,对盐亭县推进嫘祖文化资源开发建设所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梳理,通过详实的数据对比分析了其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给绵阳市其他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商业模式、生活方式,特别在像义乌这样高度商业化的城市尤为凸显,同时还给各个阶段的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思想和创新。在数字经济大力发展下的今天,物流模式潜移默化地顺应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物流早已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经济活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如何让数字经济服务于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如何通过互联网来提高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新的方式,已经成为高校所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