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159篇
科学研究   22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民族聚落为田野考察点,以少数民族武术拳种为研究对象,运用田野调查、参与观察、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借助人类学理论与方法,深入探讨7个民族聚落中少数民族武术拳种的生存与传承等问题。研究发现:民族聚落是少数民族武术拳种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场域和主体实践空间;民族聚落中少数民族武术拳种传承表现为“血—地—业”交织而成的多缘并存的承继状态。具体而言,贵州麻江县龙山镇的苗拳、贵州黎平县觅洞村的黑虎拳和广西平果县春德村的春德壮拳以“血缘”为主导,河北沧州市孟村的八极拳和贵州独山县塘香村的布依拳以“地缘”为主体,云南盈江县喊撒村的孔雀拳和四川宣汉县天台乡的土家余门拳以“业缘”为主干;民族聚落中少数民族武术拳种的“师缘关系”是维系其多缘并存的纽带,“德行礼仪”是其文化品性的律令,而“功有其法、舞有其套、击有其术、拳有其理”是少数民族武术拳种技理意涵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3.
黄笑 《中学教学参考》2014,(25):118-119
<正>开放题是相对于传统的"条件完备、结论确定"的封闭性问题而言的,在开放题中,可能提供的条件不完备,需要在求解过程中不断充实和增添假设,结论或结果一般是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也可能是因人而异、灵活多样的。开放题教学由传统的教师讲授知识转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将思考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培养思维能力,激发学习乐趣。运用开放题教学有利于营造广泛参与、大胆质疑的学习情境,  相似文献   
4.
聚落考古是以聚落遗址为研究对象的考古学重要手段之一.选取遗址数目众多的辽宁西部地区,采用决策树分类和基于遗址等级权重的改进聚类分析方法划分聚落,研究聚落分布及其内部结构关系.经分析,辽宁西部地区聚落分布受到水系、地貌和气候的共同作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形态.区域中最大的聚落位于大凌河支流流域,该位置与史料中记载的辽西区域郡首阳乐的位置十分相近.通过对遗址等级的统计分析,各聚落内高等级遗址所占比例逐渐减小,最后趋于5%左右,各聚落高等级遗址的控制范围与位置和聚落内部遗址数目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引言在为研究生讲课的过程中,个人尝试过各种不同的方式。2014年上半年在"秦汉史专题研究"课堂上,我希望选课的三位同学能选定一本秦汉城市史研究专著进行阅读,并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进行讨论,然后写成书评。在讨论及撰写过程中,个人虽也提出一些看法供同学参考,但尽量以同  相似文献   
6.
考察荷兰近现代城市化,无法绕开对前近代尼德兰地区城市发展的梳理。罗马化的存在与前近代尼德兰城市化关系密切。古罗马时期构建的交通网以及罗马聚落所在区位大都为日后尼德兰城市化所用。在罗马统治时期,当时人们不自觉地准备着一些利于城市化的基本要素。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至10世纪末,尼德兰地区虽然遭遇了诸多困难,但具备一定城市属性的聚落还是得以形成。从11世纪开始到中世纪结束,聚落城市化依赖工商业者努力、土地贵族的扶持以及尼德兰有利的地理地貌最终得以实现,尼德兰前工业革命时期城市的基本格局在前近代确立起来。  相似文献   
7.
客家民居聚落是客家人对自身生存、生活环境进行精密思索创造的结果。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聚落环境被逐渐赋予关于自然、文化与社会的深远意义,成为客家文化最为重要的象征之一。本文试从建成环境意义的角度出发,就客家民居聚落空间图式的系列形成过程探析客家民居聚落环境的意义及其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对冀南地区商文化各遗址进行梳理,将其分为先商文化早期、晚期、中商文化和晚商文化四期;然后结合文献记载,对各期聚落形态的演变及其历史背景进行分析,指出冀南地区商文化经历了三次巨大的变化,前两次均伴随着文化的巨变,折射商族的迁徙,第三次则反映了商文化向北方的渗透,以及北方文化对冀南地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关于乡村旅游内涵之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乡村旅游是近年旅游市场中出现的一项新产品,是以乡村特有的聚落景观、乡村经济景观、乡村文化景观及自然环境景观为基础的一种生态旅游形式。本文通过对乡村旅游资源界定、乡村旅游客源市场定位分析,提出乡村旅游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乡村旅游与可持续旅游、自然旅游、观光农业旅游、民俗旅游之间的关系,深入探讨了乡村旅游内涵及特征。最后本文根据我国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状况,指出了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的两种主要形式,以期有利于我国乡村旅游理论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在徽州古村落的形成和发展中,孕育了独特的徽州传统乡村聚落文化.这种聚落文化深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风水术的影响,蕴含着朴素的生态意识观念,对现代生态聚落的建设特别是新农村建设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