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教育   46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瓜田 《高中生》2011,(22):32
河北保定爆出的"李刚门",随着肇事司机李启铭被判刑收监而告一段落。按理说,一切就该"尘埃落定"了,可偏偏落不定,网上反而掀起一波抗议的热潮。在这股热潮中,主流意见是判刑6年"量刑太轻"。法院说,李启铭没有故意杀人,对死者家属又作了46  相似文献   
2.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对既可大饱眼福,又能大饱口福的秋游,学生自然翘首以盼。谁知,樊颖涛、吕谌却在学校公布即将秋游的关键时刻同桌操戈,并且对班千部的调停置若罔闻。我发现后,立刻发布班主任3号令:“对樊颖涛、吕谌悍然发动内战,公然挑战班级宪法的行为表示极度震惊,鉴于目前的安全状况,我不得不遗憾地宣布,删除秋游信息至回收站。”果然不出所料,攻击波的威力是惊人的。大家不约而同地把愤怒的目光投向两位“肇事者”!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做老师的经常有这样的抱怨:"真不想看到他,看到他上课的样子我一天的心情都不好。""这学期真倒霉,他竟然分到我们班上,嗨!""你自己说说教你的老师当中有哪个老师喜欢你?""那家伙太讨厌了,我要找个机会好好整整他!"……仔细想想,当你觉得某个学生特别讨厌的时候,你在他心目中又是什么样的一个老师呢?他会喜欢你吗?他肯定也很讨厌你。他讨厌你还会配合  相似文献   
4.
张吉 《快乐阅读》2008,(1):14-17
我一个人在房间里认真地看着地理书,忽然,一团不明物从窗外飞了进来,不偏不倚地砸在我的脑袋上,吓得我差点儿把茶杯摔个稀巴烂。我压住心中的怒火,来到窗前寻找那个不识趣的肇事者,最后在对面的屋顶上发现了目标。由于目标离我有那么一点远,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基本上称得上帅的轮廓。  相似文献   
5.
肇事逃逸     
一辆自行车撞倒一位老大娘后就逃跑了,老大娘受伤很重,地上流了一摊血。交警赶过来时,发现血上有肇事者骑自行车碾过的痕迹,并且附近也没有岔路,于是赶紧用对讲机通知下一个路口的交警拦住所有骑自行车经过的人。  相似文献   
6.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如今,我爸是李刚事件为这句古话提供了一个新诠释。半年多前,河北大学发生校园车祸惨案,李启铭醉酒驾驶,致1人死亡1人受伤,且肇事后逃逸。当时有人在网上发帖称:河北大学富二代校内醉驾撞飞两名河大新区女生,‘有本事你告去,我爸是李刚’,接着,一家媒体的网站依据此篇帖文发表题为《河北官二代大学内撞飞2名学生后接女友》的报道,标题中官二代的字眼及文中对肇事者口出狂  相似文献   
7.
<正>在刚刚过去的那个周末里",丁锦昊"这个中国名字火了。这个名字连同"到此一游"构成的经典中文题字,出现在了有着3500年历史的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也许是因为这个名字稍显独特,新闻曝光后,中国网民没费多大力气就人肉搜索到了肇事者——南京某中学在校生丁锦昊。现在,汹涌而来的舆论风暴带来的压力就成为这个"熊孩子"要付出的代价。在近十年里,"熊孩  相似文献   
8.
<正>古代御史,有可能担当了部分警察职能。御史是管官的官,如果官员违反治安条例或者交通规则什么的,御史大可以冲上一线,直接捉人。比如乾隆时期的御史谢振定,就直接冲上街头前线,亲自管理治安与交通,扭住肇事者,狠狠地打他一顿,痛快地执了一回法。谢振定御史打人事件发生后,清朝邸报报道说,京城整顿交通秩序与治安状况取得了很  相似文献   
9.
怀念姨父     
姨父已经离开我们11年了。他死于一场车祸,意外而又突然。鲜活的生命在人生的盛夏戛然而止,让人是那样难以接受,痛惜而又无奈。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觉得制造这幕人生冤屈悲剧的是我,而不是那个可恶的肇事者。而这个可憎的肇事者还苟活在世上,如果他还有心的话,不知他那卑污的心灵可曾得过安宁。  相似文献   
10.
学生喜欢在校园墙壁上随意“涂鸦”是让管理者特别头疼的问题,对此许多学校要么“围追堵截”,对“肇事者”严格“制裁”;要么“一刷了之”,用原来的颜色盖住“涂鸦”,最终还是无法解决“涂鸦”的问题。学生采用“游击”战术,不断地将作品“发表”到其他地方,涂鸦现象屡禁不止,反而有燎原之势。最近读了一篇名为《“封存鞋印”是一种教育智慧》的短文,顿时醒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