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852篇
科学研究   132篇
各国文化   56篇
体育   234篇
综合类   33篇
文化理论   40篇
信息传播   39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246篇
  2012年   332篇
  2011年   332篇
  2010年   280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307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强化声乐教师的基本素质,提高声乐教学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名专业声乐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才能提高教学质量,适应音乐艺术的发展。声乐教师的基本素质包括听、说、唱、弹、演等五个方面,教师应从这五个方面来提高自己的基本素质,从而提高声乐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王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演员。1970年进入河北省保定地区文工团,1974年被招入部队文工团,曾在芭蕾舞剧《白毛女》中饰演喜儿,并在多部小舞剧和双人舞、独舞中任角色;曾到河北、内蒙等地的城乡、部队及边防哨所演出。1978年进入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从事儿童剧表演,先后参加《马兰花》、《寒丹鸟的秘密》、《我要当冠军》、《曼卡与国王》、《和月亮交谈的六个晚上》、《十二个月》、《姑娘,跟我走》、《开天辟地人之初》、《皇帝的新装》、《青鸟》、《月光摇篮曲》等剧的演出并多次获奖。1996年获第三届中国话剧金狮奖;1998年被文…  相似文献   
3.
信息传真     
《中外文化交流》2004,(12):64-64
卫匡国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今年9月20日是欧洲早期著名汉学家、入华耶稣会士卫匡国诞辰390周年。为纪念卫匡国在中西文化交流和西方早期汉学领域的贡献,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和意大利"卫匡国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了"让西方了解中国--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卫匡国学术研讨会"。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陈乃芳、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处文化参赞郗士、意大利"卫匡国研究中心"主席古博特分别在研讨会上致辞.  相似文献   
4.
在钢琴教学中我们经常能发现许多学生在演奏中弹错的现象,其中大多数是初学者,也不乏程度较深、水平较高者。而且这些小错误不光是业余演奏者的专利,甚至一些专业团体的演奏者在舞台上演奏,也偶尔会出现一些小差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相似文献   
5.
一位歌唱者一出台的步伐,姿势仪态,服装,表情,示意伴奏,演唱到答谢,一眨眼,一闪神,一个小动作都会引人注意,可说是千人注目的对象,忽视不得。我记得03年,我在上海,看过多明哥的音乐会,不论是在声音上还是台风上等各个方面,就是一位世界级大师的风范。所谓“动作之于眼,犹如声音之于耳”。所以每一位歌唱者都应有积极的面部表情与自然大方的台风。上台的步伐要比平常走路快一些,仪态镇静而温雅,面容略带微笑而面向观众,不可装模作样或垂头丧气。在台上两手自然下垂,每根手指都要放松,避免两手放在身后(除小合唱时的特定动作)。两眼向观众平视…  相似文献   
6.
琴房声乐艺术是培养声乐艺术人才的摇篮,是每个声乐艺术人在声乐学习道路上所必需的最基础的第一步。而社会声乐艺术则在这一基础上,要求声乐艺术人在个人修养、演唱技巧及演唱风格等都应达到更高的水平。那么如何才能使琴房声乐艺术更快,更平稳的过渡到社会声乐艺术?文章针对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三块钱国币》是独幕喜剧。喜剧免不了笑声,笑声大多源自幽默。可许多学生却看不出《三块钱国币》有什么幽默色彩。  相似文献   
8.
姜晶  陈春夫 《兰台世界》2002,(11):26-26
在不知不觉中,电子件已经走上档案工作舞台,这是不争的现实。尽快掌握电子件的特性,研究制订相应的管理规范,是摆在档案工作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旦角的发式     
京剧舞台上的旦角发式大致可分为大头(传统式的俗称)、古装头、旗装头3种,并将它们规范化、程式化,表现发髻的造型美。 大头 (香港《中国戏剧》,图1)从古代妇女的发鬏(或发髻)演变而来。梳大头的化妆过程为先吊眉,也称勒头,即用网子将额部头发盖住,用网带将眉毛、眼梢向上挑起勒紧,然后将大顶(人发制成的发髻)固定在头上,再用黑丝纱巾用水浸湿绕头系紧,使头部棱线分明、整洁。  相似文献   
10.
她身着一件白色浅底碎花的长裙,清新的睑,神采奕奕,洋溢着自信的微笑。她美丽,飘逸,像蓝天下一片时卷时舒的云朵,正款款地向我飘过来。她在轻轻地舞动,舞动她的步伐、她的青春、她那灵巧的手指。她的舞步不在华美的舞台,也不在这明媚的春光中,而在那轻盈小巧的键盘上。她舞得随意,舞得潇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