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11篇
科学研究   1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栾芳 《现代语文》2004,(11):18-18
在文学史上,有许多文人为了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常常借助于描写一个理想的世界来反衬.而在文章的构思模式上也常常是采用从"现实"到"理想境界"最后又"回到现实"的构思模式,用理想境界的美好来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由对理想世界的向往来反衬对现实世界的厌恶."现实--理想--现实"的构思模式在反映现实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方面,发挥了特有的效果.现就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来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
抒情散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说重,是因其语言精练、手法巧妙,对激发学生爱好语文、习得语言大有裨益;说难,是因其意境深远、笔法灵活多变,让学生一时难以掌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主要体现在对散文审美特质的把握上。散文的审美特质主要有三点:内容上有抒情性、结构上形散神聚、语言上富于文采。因此,散文教学也应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下面结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来谈谈抒情散文的教学,即诵读作品、分析结构、品味语言,在这儿称之为“三部曲”。  相似文献   
3.
我们知道,玩古董、玉器的人,对手中之--“把玩件”往往是拿着赏玩——把玩良久,不忍释手。“把玩件”,又称“手玩件“‘手把件”,是古玩术语,指能握在手里“触摸”和“欣赏”的玉器雕件或核雕等。如把玩玉器是赏玉人爱玉崇玉的一种表现,体现出他们对玉爱不释手与恋恋不舍的情怀。  相似文献   
4.
审视本是仔细看的意思,在本文中还有揣摩之意。既然是审而视之,那就是还有挑战权威的意识。做学生时,从小学到高中,也不知是笔者贪玩还是愚钝,听老师讲了10余年散文,只记得"形散神不散"了。现在做了初中语文老师,心里常想:我可以愚钝却不可以愚人。"形散神聚",形,我能看到的,学生也能看到,不要我跟学生说多少;神,在何处?作为教师,总得花点心思,捉摸、捉摸,这才能开得口去,向学生道出个子丑寅卯来。  相似文献   
5.
把关键的语言文字放在特定的语境中理解、品味、鉴赏;配乐朗诵,多媒体辅助随文入境,营造美的氛围。研究作者与创作背景,探究作品的写作意图与价值取向,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与思想情操陶冶融为一体,发挥了语文的实用功能、发展功能、审美功能,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多方面获得培养。  相似文献   
6.
孟丽 《快乐阅读》2011,(1):70-71
我是一位中专一线教师。照理说,中专生的作文应该有一定的可读性,可事实并不然。中专生作文的干涩、枯燥、乏味现象,应如何去改变呢?1.要有一颗温柔、善感的心。写作时无话可说、作文中出现干瘪瘪的对话,这实际上是写作者心灵干涸的原因造成的。心灵没有触动,无感自然不能抒发。多年来的求学生涯使得他们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相似文献   
7.
<正>《荷塘月色》是现代散文名篇,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美文。不论是写景营造环境的静、雅、美,描写手段的多样,修辞手法的新奇,抑或是情感抒发的委婉深挚,这篇文章都具有很高的学习鉴赏价值。在多次授课的过程中,《荷塘月色》给笔者愈加强烈的感受在于其"一动一静,化而为工;写景写情,趋于造境"。抓住动静,不论是造句、炼字,还是情景之变化也便条分缕析,  相似文献   
8.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描写了幽静的池塘、风姿卓越的荷花、交替变幻的轻烟与淡雾、更迭朦胧的月光与云影,勾画一个神奇、迷离、变幻的艺术境界.阅读朱自清早期的人生历程,反复品味,我们才逐渐体会到朱自清——个善良知识分子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烟笼雾锁、挥之不去的的愁绪.  相似文献   
9.
荷塘月色》是散文大师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抒情散文,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思想上的苦闷彷徨和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但文章结尾“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一句,看似稀疏平常,又与文章中心关系不大,然而仔细分析后发现,这看似平常的一句话,实在是一处生花妙笔。原因有二。  相似文献   
10.
课改是阳光、雨露、春风,课改是大舞台,课改为我们描绘了大教学观的蓝图。尽管她姗姗来迟,却满足了我们多年的企盼和渴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