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86篇
科学研究   20篇
各国文化   40篇
体育   56篇
综合类   23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16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探颂体的起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古文献和中外前辈研究成果为依据,结合远古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诗经》三颂的措辞及其祈祷性质,探讨了颂体的起源。颂体的产生是基于远古泛灵论的意识形态和精神、心理的产物,而此种社会文化心理下的原始宗教祭神祭祖乐舞辞和夏商巫卜文化氛围下的祝颂词及金文祷词等.便是孕育颂体的最早萌芽和最初源头,并对后世颂体文学的形成发展起了重要的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强盛时期,为加强对全国各地的控制,它建立并推行了一套严密的军警预报制度即烽堠制度。文章详细叙述唐代西域地区的烽堠布局,烽堠的建制、职能及烽堠的管理制度等。  相似文献   
3.
何光岳 《寻根》2004,(6):4-8
匈奴为夏桀之子淳维之后,《史记》已有明确记载。秦汉时,兴起于内蒙古,后来逐渐并吞楼烦、林胡、白羊、丁令及乌孙、大月氏、西域等国,形成强大的国家,后分裂成南、北匈奴。不久,南匈奴归附汉朝,北匈奴被汉朝所败,其中一支向西迁,成为西匈奴,横扫中亚、里海、黑海、东欧直至中欧法兰克,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是指曾经活跃在大漠南北、(北界西伯利亚,西接阿尔泰山,东连大兴安岭,南逾阴山)包括匈奴、突厥、东胡三大系统的各族,从兴起于公元前3世纪、第一个统一大漠南北、建立国家政权的匈奴,到先后占领西域、西亚和东欧,建立四大汗国的蒙古,前后历经近二千年。那么,  相似文献   
5.
承德外八庙珍藏清代著名宫廷画家丁观鹏绘制的十六罗汉玉版画.该画嵌紫檀边,长38cm,宽16cm,厚0.8cm.正面绘描金罗汉像,另一面为描金铭文"十六罗汉之名见于<法住记>,咨之章嘉国师云西域但有十六之号而无十八常闻……命丁观鹏写十六应真像.乾隆丁丑清和御笔".  相似文献   
6.
敦煌莫高窟     
杨学勇 《寻根》2005,(3):96-102
敦煌,位于今甘肃省河西走廊的最西端,甘、青、新三省交界地带,是古代中原进入西域的门户,中西交通的中转站,也是中原王朝经营西域的重要城镇;是古代丝绸之路河西道、羌中道和西域南北道交汇要塞,是联结中原西域和中亚以及欧洲的咽喉之地,乃“华戎所交,一都会也”(《续汉书·地理志》刘昭注引《耆旧记》)。敦煌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它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20世纪初王道士等人在清理莫高窟16窟时偶然发现了藏经洞(今编号为第17窟)从而使保藏在此的成千上万件绢纸书画、文献遗书得以重见天日,打开了…  相似文献   
7.
唐代有大量的胡僧入华.胡僧奇特的形貌、怪异的打扮和生活习惯、苦修传道的行为、对故土的思念等等,都形诸于唐人笔下.唐代的胡僧群体可再细分为印度入华诗僧、西域入华诗僧和出身移民后裔的胡僧三个群体,这三个群体都有人从事过诗歌创作,只是由于作品散佚,我们今天只能从散存的吉光片羽和文献记载中来追寻他们的创作情况及成因.  相似文献   
8.
<新唐书>卷二二一下<西域传下>"米国"又云:条云: 米,或日弥末,日弭秣贺.北百里距康.其君治钵息德城,永徽时为大食所破.显庆三年,以其地为南谧州,授其君昭武开拙为刺史,自是朝贡不绝.  相似文献   
9.
丝绸之路以“丝”得名。曾经,在这条古老荒凉的路上,各国商旅往来不绝,为中国带来琉璃、金银器等西域珍奇;而东方古国的丝绸、瓷器等物产由此远销西方。2000多年前开辟的丝路早已荒废,取而代之的是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东西方联系更为密切,丝路上的货物也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10.
质子制度是两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政治制度,从外交层面看,可以将其理解为具有典型意义的人质外交。人质外交古已有之,春秋时期各国为了昭示信义,多交换王子以为质。不光诸侯之间,连周王室也发生过"周郑交质"的事件,人质外交到战国时仍很盛行。说到底,外交是为政治、军事服务的,因此,"人质外交可以说是奉使外交的特例,是为完成某种特殊使命而采取的一种外交手段"(贾继东:《楚国人质外交小议》,《中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