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97篇
科学研究   18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9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对龙这种虚幻的灵异动物的崇拜 ,在中国源远流长。汉民族很早就有所谓的”四灵”信仰。《礼记·礼运》记载 :“何谓四灵 ,麟、凤、龟、龙 ,谓之四灵 ,”据考证 ,这四种动物很可能是原始社会几个主要部族的图腾 ,图腾制度衰弱之后 ,它们就变成了人们畜养动物时的保护神。西汉时代 ,五行学说盛起 ,四灵信仰与之结合 ,四灵也就变成了镇守天地四方的神兽 ,称为 :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 (也有作“西方麒麟”的 )、北方玄武 (在龟的基础上加上了蛇的形象 ) ,四方神兽的观念后来被道教和中国化的佛教吸收改造 ,在民间影响很大。民间龙崇拜…  相似文献   
2.
杜甫被人评为一生只在儒家界内,但他的诗歌大量使用《庄子》中的语词典故,借以表达现实生活困境和普遍的生命之茫目短促,对庄子哲学提到的人生负面存在有深刻的体认。通过对杜甫诗所用的三个《庄子》语词的考释,结合对庄子哲学的分析,以及杜甫本人的性情气质,可以看出杆甫虽然认同庄子关于人生负面存在的阐述,但在如何对待上却与庄子产生了分歧,最终在生命抉择上偏向了儒家一面。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词的结构形式是不同学派争议较多的部分。本文通过对构词与构形问题的论述和对不同观点的对比、分析,梳理出现代汉语词的结构形式问题的脉络,找出并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连宋两君在大陆行的言谈中多次使用了“愿景”,这是祖国大陆主流传媒中过去难得一用的语词。但在胡锦涛总书记和连战主席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望”中,让“愿景”一词赫然正式亮相,体现了祖国大陆方面在语词的使用上都非常尊重对岸同胞的习惯与创意。  相似文献   
5.
报料,这一颇具广东特色的口语词,如今已经成为全国各地记者通用的名词了。通过在报纸上面公布自己的热线电话,来获取更多的新闻线索,现在已经是不少主流媒体在新闻竞争中的做法。但根据笔者的观察,在所有的报料中,只有10%左右的信息才是真正的新闻线索,其他的是无效信息。为避免这些无效信息干扰,避免跑"空料"、"虚料",节约采访成本(包括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对报料信息进行筛选和判断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根据几年的手语教学经验,对现今使用的《中国手语》中收入的一些不合理、不科学的手势语词的动作加以改革和改进,使之更准确地表情达意.  相似文献   
7.
许华 《广西教育》2014,(11):113-114
从八个方面进行分析,具体讨论吉林方言语词的构词特点。  相似文献   
8.
真大成 《中国语文》2015,(2):159-173,192
本文考察表追赶义的"趁"在晋唐间(5-10世纪)的发展演变。"趁"最早记载于5世纪的文献,是当时陕甘一带的方言词。它在6世纪末7世纪初时逐渐行用,不过使用区域仍有局限。7世纪后,"趁"使用得更为普遍。至晚在中晚唐时期,"趁"已行用南北,成为通语词。随着"趁"的使用时间与空间不断延续、扩大,词义日渐丰富,组合功能逐渐增强。同时"趁"在追逐语义场中与"追"、"逐"展开竞争,以其强烈的口语性表现得相当活跃。  相似文献   
9.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称呼语作为层次过渡和语意转换的标志,既体现了与听众和读者的平等而密切的关系,又有谆谆告诫劝导的意味,使人感觉亲切自然、别具新意;在语词的表现力上,着眼于动态地还原历史和展示未来,综合了对比、递进、排比等修辞手法,接受起来颇具张力。  相似文献   
10.
词语对齐技术一直是自然语言处理的基础问题。为实现汉―老双语自动词对齐,首先对老挝语存在的修饰词与中心词顺序倒置、结构和位置上的差异性等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筛选出一些汉―老双语特征并将这些特征融合,对其构建特征函数,以最小错误率算法为条件,在对数线性模型框架下训练模型参数,将IBM3模型作为基础比较模型,通过逐步添加特征函数从而实现与基础模型的对比。实验证明,该方法可有效提高汉-老双语词对齐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