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99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11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直接引语与家庭环境、自由间接引语与无果的暗恋、时间的转换与逃离之留恋三方面来分析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起风了》,并结合曼氏的生平,揭示其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渴望逃离却又留恋不舍的矛盾心情。  相似文献   
2.
"逃离"是女性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的成名作《欢乐之家》中的主人公莉莉在恋爱,婚姻和社交生活中处处显示出"逃离"的心理趋势。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和霍尼的女性心理学来分析,莉莉的"逃离"不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放逐,而是一种积极的反抗姿态。通过一次次的"逃离",莉莉才能逃离男权世界,挣脱父权制对女性的束缚,寻找真正的精神自由和独立,最终到达精神自由的彼岸——真正的"精神共和国"。  相似文献   
3.
文学与心理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运用心理学理论解读文学作品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而现代心理学对于文学更是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本文从心理学元意象的角度分析《青春咖啡馆》的女主人公露姬的心理演变过程,分析露姬不断地逃离和她最终选择自杀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可以说影视和影视艺术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传统艺术门类的生存状态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影响和冲击。中国的小说艺术在影视时代所受的影响是最大的,其生存表现出了侵袭、合流与逃离这三种状态。  相似文献   
5.
在残酷的种族歧视的社会环境下,小说《土生子》主人公别格沦为美国社会的局外人并因杀人而锒铛入狱。理查德赖特通过挖掘黑人犯罪的制度根源,塑造了一个为了寻求自身价值而抗争的黑人新形象,揭示了在种族歧视的"白色恐怖"的合围中,主人公别格怀着对平等和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不堪忍受不公正环境的压抑而逃离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70后作家弋舟,凭借着其对人世沧桑的体验和对生活细致敏锐的把握,总能揭露出日常生活与生俱来的残忍。他常使笔下的人物陷入两难的境遇:是屈从于生活为刍狗,还是寻找建构另一种生活的可能?在《巴别尔没有离开天通苑》里,弋舟显然选择了后者。在这里"逃离"被赋予意义,这既是一个生活的勇者对虚无的一次反抗,又是一个生活颓废者的自我救赎。淳朴的劳动和广阔的自然天地终将给世人以安慰,并将生活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7.
曹植的《洛神赋》在基本内容、写作手法上与宋玉的《神女赋》一脉相承。两篇作品都既描写了男女主人公的互相倾慕,也刻画了神女与曹植在关键时刻主动逃离欢情时的不同心态,心态的不同折射出了宋玉与曹植创作心理的差异和人生经历的隐痛。神女对楚襄王的亲近与逃避是宋玉作为封建正直文人对君主的人身依附与渴望人格独立矛盾心理的反映,而曹植的“以礼自持”则是他对曹丕政治迫害的疑惧心理使然。  相似文献   
8.
在2005年度山东新闻奖评选中,山东《烟台日报》刊登我采写的《逃离“采石场”》通讯喜获通讯类一等奖。这篇通讯缘何能够博得评委们的一致好评?我的体会是这篇报道是舆论监督稿件中曝光事件、关注问题解决较为成功的一例。  相似文献   
9.
阳光亮得耀眼,让久久呆在家里的我,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又增加了几分,可是我似乎永远也走不出这个小小的书房。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