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各国文化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陈序经的中西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序经是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上“全盘西化“论的代表人物.陈序经把西方文化当作各民族文化发展的世界标本,把全盘西化看作现代化的唯一模式,以简单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思维方法去裁量中西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这一复杂的文化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偏颇、片面的.  相似文献   
2.
陈序经的文化观是他全盘西化论的理论基石。陈序经认为“文化是人类适应环境时代,以满足其生活的努力的结果和工具”,他还强调文化的世界性和中国文化的惰性。从文化的定义、文化的世界性、文化的惰性三方面对陈序经东西文化观进行考察,才能够真正理解其内心的苦衷,澄清人们的误解。  相似文献   
3.
让读者在阅读中通过具体的人与事了解历史、感握历史,是策划本期东方话题——人与世纪的主要动因。下面这组文章向读者介绍的是在本世纪内有代表性的几位学人的学术生涯及学术思想。有的文章作者并非专业研究者,写法也不一定合学术文章的理路,但这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这组文章为我们回望与反思20世纪中国学术文化发展所走的曲折历程提供了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伴随着民族的“沉沦”,中国的爱国知识分子以其敏锐的世界眼光和大胆的创新精神对中国社会出路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陈序经的全盘西化主张即为其中最具独特的观点。关于陈序经全盘西化问题的研究,学术界已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为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本文拟就近年来国内史学界关于其全盘西化观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5.
从分析陈序经先生的作品《中国文化的出路》第六章入手,通过展开文化的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来看个人主义对于近代西洋文化的巨大推动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个人主义是陈序经全盘西化理论的核心的看法,并探讨了陈序经先生个人主义的成因——时代因素、环境因素和文化因素,以及对他本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陈序经全盘西化观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伴随着民族的“沉沦”,中国的爱国知识分子以其敏锐的世界眼光和大胆的创新精神对中国社会出路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陈序经的全盘西化主张即为其中最具独特的观点。关于陈序经全盘西化问题的研究,学术界已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为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本文拟就近年来国内史学界关于其全盘西化观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7.
重评陈序经的“全盘西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序经是海南籍著名学者,他所提出的“全盘西化”论,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受到多方非议,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评析陈氏的理论失误:一、工具论-脱离人类社会实践,无视人的双重特性,不顾人类生成的自然进程和人一展开的历史逻辑,对文化的人类性作了片面抽象。二、优劣论-不了解自然时空与历史时空不同一性,把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两种分别属于人类文化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的文明,错误地判定为“劣败”、“优胜”品质不同的两种文明  相似文献   
8.
黄燕群 《红领巾》2005,(2):28-30,67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伴随着民族的“沉沦“,中国的爱国知识分子以其敏锐的世界眼光和大胆的创新精神对中国社会出路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陈序经的全盘西化主张即为其中最具独特的观点.关于陈序经全盘西化问题的研究,学术界已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为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本文拟就近年来国内史学界关于其全盘西化观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9.
陈序经的教育思想是他的文化思想的组成部分,其实质是全盘西化。陈序经把教育的现代化与中国化对立起来,揭示对“国情”的动态性质,抨击教育的复古现象。但陈序经把现代化等同于西化,把中国化与现代化对立起来是片面的。陈序经的海南情结体现在他对发展海南教育的重视,认为教育是海南发展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全盘西化"论者陈序经心路历程的探析,尤其是对他所持的文化理论与主张的解读,以期发见其学者人格中对历史与现实的悲悯意识和以"西化"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虽然陈序经的文化理论与主张存在着缺陷与偏颇,但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所具有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却是不能抹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