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教育   48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2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滁州学院学报》2021,(1):69-73
被称为"华夏正声"的雅乐,延续发展数千年行至清朝发出时代之声,其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雅乐形式名为"中和韶乐"。本文对清代中和韶乐前身雅乐的发展变化做了梳理,探究自周代到清代之间的三千多年间雅乐流变历程。在此背景下,探讨清代中和韶乐的内容和形式,并就清代中和韶乐政治功用和最终如何消失于宫廷之中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赤峰雅乐是在赤峰地区演奏、流传并得以保留下来的一种古老的传统宫廷音乐。在它的形成过程中肯定要受到当时周围环境和气候的影响。特别是当时的教与学都是口传心授,曲谱都是以中国传统的“工尺字”作标示,在流传中必然会融进地方色彩,或者说是为了适应当地人的审美观点、欣赏品位和地方习俗来对原曲进行艺术加工,使之形成具有赤峰地区独特风格韵味的古曲———赤峰雅乐。  相似文献   
3.
明朝初期,统治者对乐户户籍的改革对整个明朝雅俗文化的融合和发展等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重点对乐户制度的内涵进行了概述,研究了明代初期乐户户籍制度改革的内容以及对雅俗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周朝从取代商朝建国初期,便在周武王之弟、著名的周公姬旦的倡导下,制定了一套完备、明确的雅乐制度。到东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周朝王室日渐式微,对天下诸侯已经失去足够的控制力与影响力,于是导致西周传统的雅乐制度不断遭到破坏,于是被孔子等传统文人感叹"礼坏乐崩"。但是从今天的研究角度来看,西周雅乐的社会功能以及内容,并未由于周朝王室式微而完全崩溃,而是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背景下,以不同的形式得到了更加广泛的重视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之间的音乐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公元三、四世纪的时候。隋唐时期,则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黄金时代,也是日本吸收中国音乐文化最盛的时期。日本到中国学习有两条途径,一是直接派遣使者前来中国;另一条转途径由韩国来接受中国文化。在大量接受佛教的同时,也接受了许多音乐和舞蹈。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叙述何为郑声和孔子对"郑声"持的态度及从革新的保守派的政治立场上提出的"正乐"的主张。孔子的文艺思想中有着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但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力图以乐教来建构完美和谐人性结构的思想,以乐成人的观点确实又有着超越时代、超越阶级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丁月娟  李绘 《兰台世界》2014,(4):108-109
唐代几乎成了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代名词,凡提及中国古代,必定逃不开唐朝。唐代之所以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除了其特有的历史朝代特色之外,就在于唐文化的巨大魅力,比如“唐装”、“唐人街”都成了中国文化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8.
孙艺祯 《兰台世界》2014,(12):140-141
为了更好地研究宋代雅乐,本文主要从宋代雅乐乐歌入手,研究分析它的创作主体、文本特征以及不同仪式场景中所出现的乐歌意象,期望能够翔实而客观地对宋代雅乐的研究提供很好的研究素材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雅乐是主流音乐的代名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夏商周就有之,特别是周公姬旦制礼作乐,形成一个初步的系统,体现中和之道,为历代儒家所尊奉。虽然朝代更迭会给雅乐造成破坏,但是新政权确立之后,文化建设就会成为统治集团的重要任务,所以雅乐建设历汉唐宋元明而不衰。本文的给出,乃期待有识之士的提倡、音乐家与词作家的组合创作,推出具有时代精神的雅乐。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