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2篇
教育   172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柏铭久是三峡诗界的一块碑,与他同时代的人很难掂量出这碑到底有多重。雨果曾经说过:"欣赏平凡的东西和小山是容易的;可是那些过于高大的东西,不管是一座高山或者一个天才在离得太近去看的时候,是不那么容易看明白的。"正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相似文献   
2.
王梓达 《考试周刊》2014,(72):21-22
雨果的《海上劳工》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文学作品中两颗闪亮的星星,作品都以大海为题材,其主人公都被赋予英雄主义的文化使命,并共同体现两位作家振臂高呼的人生主题。其中《海上劳工》重点歌颂了劳动者勤劳勇敢、感悟纯洁高尚和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的优秀品质,在形式上迎合了人们对海洋题材和异国情调的兴趣,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老人与海》,重点写一个老渔夫在漫长而艰难的生活道路上,他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苦,甚至难免有垂头丧气的时候,但他最终能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凝聚起来,表现出一种无畏的勇气和奋斗的精神。在他的身上,同样体现作者一种浪漫的情怀。从这一点上看,两部作品都具有较强的可比性。特别是两位主人公,他们就是崇高完美的人的象征,两位作家均把他们作为伟大人类的代表加以赞颂,因此,他们的斗争精神被赋予诗意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3.
维克多·雨果于1802年2月26日出生在法国贝桑松的一个军官家庭。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一名将军,后宣誓效忠波旁复辟王朝。母亲也是王室的热烈拥护者。雨果在中学时代就对文学发生了浓厚兴趣。他的文学活动是从他为《文学保守派》杂志写稿开始的。由于家庭的影响,雨果最初的诗歌大都歌颂保王主义和宗教。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汉·伊斯兰特》获得了小说家诺蒂埃的赞赏。与诺蒂埃的结缘,促使雨果开始转向浪漫主义并逐渐成为浪漫派的首领。1827年雨果为自己的剧本《克伦威尔》写了长篇序言,即著名的浪漫派文艺宣言。在序言中雨果反对古典主义的艺…  相似文献   
4.
1912年的一个夜晚,一个7岁的小女孩躺在黑暗中,听妈妈在客厅里给外婆读一本法国小说。她感受到了其中的"惊心动魄"。13岁那年,她终于意外地读到了这部名为《九三年》的小说。小说的作者雨果,从此成为她终生最喜爱的作家。  相似文献   
5.
法国人说: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雨果,照亮了法兰西的天空。剧本《克伦威尔》《欧那尼》《国王取乐》,诗歌《心声集》《秋叶集》《东方集》,评论《小拿破仑》《惩罚集》《凶年集》,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一部部赫赫有名的作品,就像一块块坚实的基石,不仅确立了雨果在法国文坛精神领袖的地位,也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坛的崇高地位。维克多·雨果生于1802年2月26日,16岁因诗名显赫当选图卢兹学院青年院士,23岁被授予国家骑士荣誉勋位,40岁当选法兰西研究院院士,44岁又当选院长,位列贵族院议员、制宪议会议员,  相似文献   
6.
克洛德是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的人物,以往的评论大都把他当作残酷、伪善的反面人物而予以否定.克洛德尽管是一个副主教,但他的的确确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对爱斯密拉达萌发的爱情是真挚专一、无可厚非的.他既是"蜘蛛"又是"苍蝇"的双重性格,决定了他悲惨的命运.克洛德所显示出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是作品中其他人物形象所不能企及的,他是一个具有悲剧价值的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7.
何崇见 《考试周刊》2011,(64):24-27
《九三年》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一部重要作品,本文尝试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来解读雨果在小说中通过人物行为所寄托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1月27日,中国和法国联合发行了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邮票,图1是首日挂号实寄封,其中编号为(2-2)的那枚巴黎塞纳河上东眺西岱岛的风光邮票勾起了我的回忆。我从小在上海长大,黄浦江畔的涛声载着我儿时的梦想渐行渐远。离开交大的校园,便开始了在国内纵横九  相似文献   
9.
《巴黎圣母院》中的格兰古瓦也是作为一个对照性的人物形象而存在的。在作品中 ,同样作为宗教的牺牲品 ,他与克洛德构成对照 ,作为“诗人”,他同样为伟大诗人和作家的雨果的自我形象形成鲜明的对照。  相似文献   
10.
《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受副主教兼义父克罗德指派抢劫艾斯梅达拉,行动失败之后,卡西莫多不得不接受鞭刑。一场规模“宏大”、成果“辉煌”的示众便在混乱嘈杂中开演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