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篇
科学研究   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河北自学考试》2011,(6):105-107
中国农业大学是我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其历史起自于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历经百年世纪风雨,现在的中国农业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农学、生命科学、农业工程为优势和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现拥有石元春、李季伦、李宁等多位院士。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探讨了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什么样的大学,进而针对在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提出了学校应该以教学支撑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在教学上体现"高""新"特色,让高水平的教师上教学一线,完善学校评价体系实现教学科研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今天,高等学校靠什么生存?靠什么发展?靠什么打自己的品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回答是: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以特色树品牌。学校在五十五年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一是形成了"负重奋进,航空报国"的办学传统;二是构建了高水平的现代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在"十一五"期间,南航着力实施"特色发展、人才强校、开放办学和制度创新"四大战略,为建设有国防科技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4.
“科教融合”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新时代践行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内涵、协同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底层理念、关键举措与内在要求。面对科教融合进程中存在的“科融教难融”“物融人难融”“面融实难融”三大难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国家科研机构跨越建制壁垒,共同探索出组织融合、学科融合、要素融合、制度融合四大有效路径并取得良好成效。实践证明,基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施科教融合、协同育人,必须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使命引领下履践守正创新的教育共识、在高质量衔接互补合作进程中筑牢科技创新的教育根基和在高水平治理体系能力基础上共建有序运行的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所全国重点大学,特别是作为一所重点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必须进一步牢固树立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的意识,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发展步伐,建设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以卓越的成就,担当起历史赋予的崇高使命,担当起国家赋予的神圣职责。在制订学校规划纲要过程中,我们反复强调要从学校实际出发,着眼于服务国家和上海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坚决贯彻国家和上海《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教师教育和建设世界高水平大学、  相似文献   
6.
吉林大学是我国目前办学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是一所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2008年11月,吉林大学迎来新校长展涛。展涛有着丰  相似文献   
7.
经过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中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国际学术竞争力显著增强,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不断缩小,对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可以说,中国高等  相似文献   
8.
采用重点高校和大中型高技术企业数据,分别构建中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技领军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综合衡量指标体系,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衡量二者的综合创新水平得分。然后,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二元系统的宏观耦合协调关系,并进一步在微观指标层面应用灰色关联度法详细考察重点大学创新指标和科技领军企业创新指标的相互影响,借以揭示指标层面的两系统微观耦合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中国科技领军企业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两大创新系统已逐渐从低水平均衡过渡到高水平均衡中,从极度不协调发展到高度协调状态。第二,在高校影响企业的各指标中,科研项目和R&D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的影响大多靠前;科技人力不如科技经费的影响大。第三,在企业影响高校的各指标中,外贸出口影响最大,技术引进影响最小;人力要素和企业规模比资本要素的影响大。提出建议:社会各界应采取措施促进校企战略科技力量的创新合作,增加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研发经费投入。科技领军企业应加强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科研项目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并适度扩大自身人员和机构规模,增加外贸出口。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应坚持自主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9.
为本科生参加学术活动创造机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达峰 《上海教育》2010,(11):25-25
大学作为教育与学术机构,理应让本科生喜欢研究、参加研究、善于研究。十多年前,李政道博士及夫人秦惠箸女士为专门资助“本科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设立了“箬政基金”。这不仅是善举,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实践,切中时弊,令人深思。本科生与学术研究是什么关系?在诸多关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中,极少论及,似乎这是两个相距遥远的事情。看来大学还得转变观念,纠正一些偏见。  相似文献   
10.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一个重要规定性就是要有高水平的科学研究,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要以高水平的科研管理为保障。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是高校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状况和发展趋势,应该积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创新,切实抓好“十大战略”的落实,以不断提高的科研管理水平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