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2篇
科学研究   29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感受春天     
冰封的大河悄悄炸开了裂缝。阳光从此不再苍白,而是带着一种温暖人心的橙色,一次次照临世界。一棵小草悄悄伸出脑袋,伸一下懒腰。一直在地下冬眠的蛙,忽然感到内心的躁动,夜雨之后,它从泥土中弹跳而出,并情不自禁地哇地大叫一  相似文献   
2.
《红领巾》2006,(2):22-22
麦田怪圈最早出现在1647年的英格兰。它大多出现在麦田里。在那之后的几百年间,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发现了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3.
<麦田里的守望者>与<海边的卡夫卡>男主人公形象进行对照分析,这两部题材类似的小说在不同时代都能引发阅读热潮不是偶然现象,通过男主人公形象的对照分析,我们能看出它是特定阶段的青少年在人生旅途中所面临的独特的的生存困境在文学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200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遗传学家李振声被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亲自为他颁奖。谈起这项殊荣,李振声院士表示,荣誉归于集体。他将牢记“发展农业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用科技造福亿万农民,继续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做出新的贡献,向党和政府、向广大人民群众交出一份新的、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5.
他是一名桀骜不驯的少年,几乎每一个从他那个年龄走过来的成年读者,都能在他的身上或深或浅地看到自己的影子,即使国籍不同,肤色有别。他就是美国作家塞林格笔下的那名“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  相似文献   
6.
7.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塞林格发表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领导了美国文学创作的新潮流.它使得思想贫乏,感情冷淡的五十年代的美国人为之倾倒,这个时期完全可以称作超于文学定义的“塞林格时代”.本文剖析了小说主人公霍尔顿从憎恶虚伪、追求纯真到最终屈从社会现实的心理历程,揭示二战后英国青少年一代孤寂,彷徨,痛苦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8.
9.
乌博林 《今传媒》2020,(2):66-67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和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两部作品均属于二战后青少年苦闷与彷徨的写照,刻画了他们在不健全灵魂下对美的所思所想。主人公及其美学的深刻内涵对东西方的美学比较研究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力图通过精神分析法对两部文学作品加以对照分析,运用平行研究方法来探究二者的异同,并由此把握东西方美学在二战后期特质上的相通与不同。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