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5篇
科学研究   14篇
各国文化   24篇
体育   40篇
综合类   17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萍  马干 《收藏》2008,(2):126-126
现存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的“兰亭集序砚”为明代端砚。砚体上刻有人物、山水、诗文,长27.5厘米。其石质细腻坚致,造型古朴典雅,保存较为完好。砚底内凹,阴刻王羲之《兰亭集序》全文(图1),凡11行,刀法娴熟洗练。砚棱上有划痕和磨损的痕迹。砚的四侧及砚面采用浅浮雕手法刻兰亭故事,有人物40余人,神态各异。并刻亭阁台榭、小桥流水等,毕现古时兰亭自然环境和景物,意境清丽淡雅。  相似文献   
2.
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古代四大石窟之一。石窟艺术源自古代印度文化,在中国及世界各地有着许多古代石窟艺术的历史遗存,而在众多的石窟艺术的历史遗存中,麦积山石窟有着许多不可替代的惟一性。和国内外比较著名的石窟相比较,麦积山石窟在人文环境、地理风貌和佛教造像风格等方面的独特性就会突现出来,这正是麦积山石窟的价值和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3.
李书敏 《出版视野》2004,10(3):30-31
2003年,《中国石窟雕塑全集》(10卷)荣获国家图书奖(图书最高奖)提名奖和第二届全国艺术图书奖一等奖是来之不易的,这里面除了编著者外,我们特别不能忘记这套书的主编,我国著名美学家、美术理论家,96岁高龄的王朝闻老。  相似文献   
4.
本文拟根据唐代玄奘和段成式的二则记载,结合出土文物,对龟兹文化——"传说"文学侧面进行研究,从而对古龟兹文化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仙人崖石窟中的罗汉堂、梯子洞、燃灯阁、卧佛洞等窟的情况,并认为仙人崖石窟是一座佛、道、儒三教兼容并存的宗教道场.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徽州文化系列丛书中的江志伟的《花山谜窟揭谜》一书进行了简要评介,指出该书具有高起点大手笔的学术新闻特色。  相似文献   
7.
须弥山北周石窟构造形式,一是中心方柱式窟;一是四室组成的中心柱式窟。其造像特征,在继承前代传统的基础上有显著变化,形式多样,手法趋于写实,以其敦厚的风格取代北魏造像清秀的程式化;洞窟装饰雕刻,依殿堂庙宇中佛帐的样式,图案富于变化;隋代石窟,多受北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帐是一种古代家具,高级住宅中普遍使用,作为一种空间形式,佛教传人后将其用于供佛,并对石窟建造产生了影响。麦积山石窟有一批帐形洞窟,本文阐述此类洞窟的产生、发展演变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北干旱地区遗存的古代建筑遗址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石窟寺,另一大类是土建筑遗址.本文阐述了中国西北干旱区石窟与土建筑遗址的病害、赋存环境、保存现状、研究进展、保护中存在的主要科学技术问题,对今后西北地区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的重点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最后提出应积极开展国内外相关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大联合,多学科、多领域进行文物保护科技攻关,大力培养高水平文物保护科技人才,开创西北地区石窟与土建筑遗址保护科学研究和保护实践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龟兹石窟绘画的艺术特点、壁画艺术的残损和对它进行保护的措施等一系列现状问题,介绍了龟兹石窟绘画艺术诞生与鼎盛时期对中原石窟艺术产生的影响和后来中原石窟艺术又丰富了龟兹石窟艺术的历史过程,指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龟兹佛教绘画艺术中心对古代丝绸之路产生的影响,古印度、中亚、中国和西方多种文化在这里交汇,互相影响,龟兹石窟是西域文化最重要的基本组成部分,同时又十分注意中原文化的影响,论述了龟兹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