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28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20世纪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取得突破、形成阵营、遭遇曲折、艰难奋起的世纪。在这一世纪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一直面临着三个世纪性难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贡献就在于他从中国面临的国情世情出发,从总结历史经验、实现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入手,进行全面改革,破解了这些难题,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步形态,坚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成了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发展观是一个科学的内容体系,给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来了巨大的成功。文章针对邓小平发展观的思维方式的五大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于科学把握邓小平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是一个崭新的社会形态,其建设也是个复杂的社会工程。邓小平从我国建国初期对社会主义的教条理解和搞社会主义的僵化模式的经验教训出发,以全新的思维定位社会主义。注重发展生产力、走共同富裕之路,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对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新突破;集体领导代替一人掌舵,是社会主义领导体制的新方式;"一国两制"是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统一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的对外战略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新的国际形势下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外交战略思想 ,而且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依据。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同时 ,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其贡献表现在许多方面.主要贡献是三个方面:明确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个对党的事业至关重要的重大问题;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绘制了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顺利地实现了中央领导集体从第三代到第四代的整体过渡.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标志。这些贡献体现了党的十六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法制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制理论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经历了一个萌芽、形成和完善的过程。20世纪初到70年代中期是其萌芽时期,于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初期形成,在80年代中期以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趋于成熟。邓小平法制思想内容丰富,对我国当前和今后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战略思维就是关于全局性思维。邓小平战略思维反映了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条件下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时代精神。邓小平战略思维是对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的总结 ,是对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总结 ,是对世界经济发展新经验和科学技术革命新成就的概括和吸取。研究邓小平的战略思维无论是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拓展 ,还是对面向未来的中国发展战略的把握 ,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邓培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邓培创建了中共唐山地方组织,领导唐山工人运动,组织全国铁路工会运动,最后英勇献身,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经济建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突破与重大发展。邓小平经济建设思想体现了一般与特殊相结合、内因与外因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结合、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人才思想,对实现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主要是: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人;按照德才兼备原则,大胆提拔,使用人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氛围;深刻领会邓小平人才思想,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