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1篇
教育   329篇
科学研究   16篇
综合类   20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礼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先秦各家在构筑自己思想体系时必须面对的传统思想资源。孟子正是在改造传统孝道的基础上,走了一条“以孝释礼”的道路,即把主要用来标志贵贱、等级身份的宗法之礼转变为表达血缘情感的孝道之礼。  相似文献   
2.
热爱和孝敬父母是我国传统道德的起码要求,但中专学生在这方面的认识和表现令人失望和担忧。本文主要就如何加强中专生的“孝心”教育谈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儒家不仅包含丰富的道德内容,也包含宗教内容。儒家认为,人死后魂魄分离,通过招魂仪式可以让死者复活;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快乐的,人害怕死亡;孝道是对在世父母、长辈的尊重,通过祭祀祖先以期盼先辈们获得再生。  相似文献   
4.
文章论述了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道德滑坡现象,提出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法治、德治双管齐下,而德治的突破口在于以孝道为本,经一统万。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华民族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民族最大的文化特质,孝德与人类其他道德一样,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在现代公民社会,孝德的基本内容是亲子抚养和赡养道德义务的双向化,它体现了代际公平,利于建立平等、互爱、和谐的代际关系。  相似文献   
6.
唐五代白话小说往往儒道释三教观念并存,作品援儒入佛,宣扬忠孝,意在借助中土传统伦理观,搭建中土受众对佛教文化的心理接受平台.  相似文献   
7.
消极孝道对中国传统婚恋心理与行为主要造成三方面的负面影响:导致婚恋中爱情的缺失;致使婚恋中男女独立人格的丢失;造成婚恋中严重的男尊女卑现象。针对这三种负面影响提出相应对策,可以调适现实生活中婚恋与孝道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推崇的伦理观念,在古代社会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在高校德育、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德育中要发挥孝道的重要作用,它的实现要从不同方面入手,不断推进,从基本的情感认同、知性的孝道理论、具体的实践落实到孝道的最终升华。  相似文献   
9.
孝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孝道为基本内核的传统孝文化,奠定了我国传统伦理型文化的基础。但是当前社会对孝文化的忽视,和当代大学生的特殊性,造成了大学生孝文化的缺失和推广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探讨孝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和如何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推广孝文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成才必先成人,成人必先懂德,而孝为入德之门也。通过对安徽工程大学大四学生的孝心观和孝行状况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在养亲、悦亲、敬亲三个方面态度明确,但实际行动中存在各种问题。对于大学生孝行状况的改善不仅需要学生工作者进行正确理论引导,还需要大学生自身强化行孝意识,坚持发扬和践行孝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