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18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蒋子龙与谈歌现实主义小说世界的比较,进一步揭示二位作家的创作旨越,性格相异的艺术形象,不尽相同的风格及两种语言,两种观念,所反衬的时代变迁和作家不同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的对外战略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新的国际形势下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外交战略思想 ,而且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依据。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同时 ,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谭献《复堂词话》称誉蒋春霖为“倚声家杜老”,此说在近现代词史上影响极大,几成定评。就学术观点而言,“倚声家杜老”说并非空穴来风,是否成立,尚值得深入探究。然而,在阶级斗争极左思潮的影响下,蒋春霖及其《水云楼词》却受到不应有的贬低和曲解,因为他反对太平天国革命。不少学者对蒋春霖“倚声家杜老”一说或武断否定,或淡化回避,对《水云楼词》缺乏细致精微的品鉴。本文将蒋春霖、杜甫置于特定的历史时空中,在比勘他们创作实践的基础上,推证彼此文学思想、政治立场的潜在联系,进而抉发“倚声家杜老”说的合理内核。并剖析蒋春霖不能配享草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其贡献表现在许多方面.主要贡献是三个方面:明确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个对党的事业至关重要的重大问题;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绘制了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顺利地实现了中央领导集体从第三代到第四代的整体过渡.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标志。这些贡献体现了党的十六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民族文化观的形成经历了探索、萌芽、发展和成熟几个时期。毛泽东在对中国文化的探索和重塑过程中 ,注意将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并主张文化的重塑应同革命理论的建设相结合。他认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应该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国情思想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江泽民国情思想的灵魂和精髓;全面、准确地把握改革开放后中国国情的新变化,是江泽民国情思想的基本内容;对中国国情发展的科学预测,制定符合社会实际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是江泽民国情思想的又一重要特点。弄清江泽民国情思想的特点对于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潘鈜 《科学学研究》2007,25(6):1067-1071
 文章论述了江泽民科技思想的基本内容,并通过对江泽民科技思想从科教兴国→科技创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深化、发展过程的论述,突出江泽民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从而提高学习《江泽民文选》和贯彻江泽民科技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清代作家钮琇所撰《觚剩》中的名篇《睐娘》进行考证,包括故事的发生地、人物原型、姓氏、家族关系、作者与故事人物的关系、历史背景等。另外,本文也对《睐娘》中的虚构成分作出适当的评介。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进入新的世纪,我党我国面临着国内外严峻的挑战.江泽民同志对此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是江泽民同志根据国际国内的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科学总结我党几十年的基本经验而提出的应对新世纪严峻挑战的科学对策.只要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我们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从我国现阶段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着眼于新的实践,对邓小平同志的发展现做出了多方面的创造性的深化和拓展,形成了完整的发展理论体系。江泽民发展理论的重要观点有:关于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观点;关于全面发展的观点;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关于协调发展的观点;关于共同发展的观点;关于教育优先发展的观点;关于发展要有新思路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