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6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5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拟论证孟子具有创新精神,探讨孟子创新精神的几个要素组成,并论及孟子创新精神对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人才品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论语》、《孟子》、《荀子》为基点,分析了“士”这个特殊社会角色的发展。孔子的“士”重立身,尚“内圣”;孟子的“士”重“舍生取义”;荀子的“士”重务实、尚“外王”。  相似文献   
3.
作为轴心时代的两位大师:孟子与亚里士多德所代表的教师观反映出中西教育发展的差异。作为东方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的孟子注重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要求教师德才兼备,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形成尊师重道的良好氛围。而古希腊西方文化教育代表的亚里士多德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要求教师具备专精化的知识,形成自由平等的师生关系。通过他们的对比,将给我们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发展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对"仁"的理解,孟子不同于孔子。从天人关系的角度看,"仁"乃人心,由"心"推出"性",由"性"乃事天,这是孟子的天人关系。孟子又以人性为出发点,谈"仁政",实乃"心政"。由于孟子对于天人关系次序理解失当,加之所主张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与当时的现实相距太远,孟子的"仁政"也只能是其心中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5.
孟子道德哲学的实践特质阐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是人的自由自觉和创造性的本质活动,过程性、批判超越性和现实性是实践的三大特质,这些在孟子的道德哲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本文主要从性善论、政治道德、人伦道德三个方面对比作出尝试性的诠释。  相似文献   
6.
孔孟教学思想的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其教学思想与当前的素质教育颇多相通之处:启发诱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倡导乐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法,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爱护学生,建立尊师爱生的关系.当前我国正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很有必要研究并借鉴孔孟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孟子》的宾语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宾语前置是古代汉语较为突出的特殊句式,与现代汉语形成很大的差异。如果对这种特殊语序辨析不清,就会妨碍对古书文意的正确理解,因此,它历来受到古代汉语语法研究者的重视。对《孟子》中宾语前置现象进行具体分析,有利于理清这一语法现象在该书中的特殊性及其变异轨迹。  相似文献   
8.
孟子所谓人性之善,不仅是一种理论的可能性和逻辑的必然性,而且具有存在性的先天内容。《告子上》第六、七、八章,这里称为孟子"论才三章"。其中所言之"才",是在"与人相近"的好恶之情上呈现人的"良心"或"仁义之心"。良心以"好恶"迎拒事物,必缘境而显现为当下性的种种"端"。孟子举四端为例说明此"端"的逻辑内涵,但所谓"端",却并不局限于"四端"。人心诸"端"既非某种预设性的现成天赋道德情感,亦非某种由积习而成的经验性情感。"端"是人心作为"能、知"共属一体的原初存在方式,在具体境域中的一种当场性和缘构性的必然情态表现。它表明,人心不仅在理性上具有对仁义诸道德规定之"同然",而且在情感实存上内在真实地拥有这仁义,具有实现善之先天的才具。故孟子所谓性善,是一种具有存在必然性的本善,而非仅具某种可能性的向善。  相似文献   
9.
《孟子》作为"四书五经"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近代著名的汉学家理雅各成功将《孟子》译成英文,对此英译本的研究对文言翻译有着重大意义。《孟子》中的虚词数不胜数,用法也五花八门,"焉"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对其翻译存在一定的技巧性,需归纳、总结之后方能翻译准确。本文从《孟子》中的虚词"焉"入手研究,选取了理雅各的译本,揭示了该字的翻译特点、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产生于西汉初年的《韩诗外传》杂采先秦百家,其渊源所自向来难以确指,但历来人们所论,多局限于其与《荀子》的关系而忽略了《外传》对其它各家的采纳,尤其是《韩诗外传》体现出的鲜明的尊孟倾向,目前鲜有论及。了解《韩诗外传》对待孟子的尊崇态度,这不仅对把握《孟子》在韩婴学术构成中的分量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对理清汉代诗学渊源、重新考查孟子在汉代诗学承传过程中的地位,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